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诗意情怀的坚守与回归——论李瑛诗歌创作的精神特质
【6h】

当代中国诗意情怀的坚守与回归——论李瑛诗歌创作的精神特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 言

第一章青春诗性的灵性律动:人格理想的塑造

第一节校园诗人的青春启蒙

第二节关注现实的创作起点

第二章军旅生涯的激情战歌:使命意识的构建

第一节军人志与河山情的审美对应

第二节使命意识的超越与构建

第三章生命本体的坚韧震撼:生命意识的回归

第一节对生命意识的本体回归

第二节归来者的情调格局再造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李瑛是华夏诗坛的奇迹,是共和国的军中歌手。从1944年(李瑛时年18岁)迄今,他先后出版了53部诗集。从年方弱冠到耄耋之年,他经历了多少人间风雨和世事沧桑,却始终坚守着对诗歌的爱恋和执著,六十年如一日地努力表达大时代的诗意情怀,心无旁骛地不断开创军队诗歌的新境界。 根据诗人创作风格的演变,李瑛的艺术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前的7年,属于创作早期;第二阶段是建国后的前30年,属于创作中期;第三阶段始于新时期以来,也就是创作晚期--我把这三个阶段称为青春的灵性期、军旅的激情期和回归的思索期。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李瑛的诗歌创作始终都是认真而严肃的,他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为时代发言,与人民对话,他的成功既是思想的成功,也是艺术的成功,是中国新诗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典型。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李瑛的诗性感悟与人格修养的一致性所决定的。诗作从思想内容上讲,相继凸显了对人格理想、使命意识和生命本体的尊重和观照;从艺术风格上讲,经历了由刚柔相济到激情似火,再回到浓淡相宜的演化轨迹。这种创作的个性意识与社会意识的有机结合,来自于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体验和感悟,成就了艺术构思收放自如的人格魅力。对诗歌艺术的执着坚守和对生命不息的灵性回归,成为李瑛诗歌创作的艺术魅力和生命价值所在。 本文力求从对于李瑛诗歌创作道路的研究入手,通过对三个创作阶段的分析,揭示李瑛诗歌创作的曲折心路历程,从而揭示其艺术价值和人格魅力,希望在理性的评论中融入人性的观照,向读者呈现出李瑛诗歌创作的精神特质。 第一部分,主要从时代背景的回顾和早期创作文本分析梳理入于,剖析解读李瑛的诗歌作品,集中展示他早期创作的诗风和诗意,关注他刚柔相济、境新意浓的艺术个性,从而展示其诗歌创作中围绕着人格理想而形成的观念体系。 第二部分,剖析中期的诗歌创作风格,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创作丰体的个性社会化转变--进入军人的社会角色;二是艺术风格的抒情化倾向。这一时期,关注现实的认识论影响着诗歌创作的走向,集中显示了源于军人使命意识的自我超越,以及对历史现实的深沉思考。 第三部分,分析诗人在思想解放后的创作精神自我完善。这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对牛命意识的自觉尊重,二是归来者的情调格局再造。这一时期李瑛的诗歌创作显现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对牛命本体的个人意识,像坚韧的“野豆荚”一样,展示着诗人晚年的诗意情怀,饱含生命之墨,唱吟人生赞歌。李瑛重新焕发了青春诗性的灵性律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