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6h】

山东省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在世界范围的蔓延,老年人口健康长寿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尽管国内外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和细化,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明显不足。国际上的研究立足于发达国家,研究结果并非完全适用于我国,尤其是一些健康量表中指标的设定不完全适合我国老年人。国内研究大多集中在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描述上,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往往以常识为基础,泛泛地简单描述健康影响因素,并未清晰界定哪些是危险因素、哪些是保护因素,缺乏操作性强的干预措施。区域性的研究大多存在样本量少、健康指标少、缺乏代表性、数理分析不规范等问题,因此所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
   山东省自1994年比全国提前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目前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是全国第一老年人口大省。山东省尽管是老年人口大省,但是老年健康问题的研究却很缺乏,一直都没有对老年人口的较大规模的科学抽样和调查,更缺乏涉及老年人健康指标的专项调查研究。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小范围的调查研究,样本少,代表性差。在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使更多老年人尽可能延长生活自理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照料负担,尽量延长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减缓老年医疗卫生和老年服务保障的压力,建立健康的和谐的老龄化社会。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相关的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是本研究的重点。
   研究目的和内容:总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山东省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研究影响老年人口健康的诸多因素,进而提出有效干预措施,促进山东省老年人口的健康长寿,生活自理,实现健康老龄化。
   具体研究目标为:
   一、通过搜集必要的基础数据、整理调查问卷数据,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个纬度分析山东省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状况。
   二、深入分析影响山东省老年人口健康长寿的社会、行为、环境等因素及内在机制。
   三、梳理出影响山东省老年人口健康的有利因素和危险因素。
   四、通过发扬有利因素、控制不利和危险因素,为老年人规避健康风险、提高健康水平提出综合性、可操作性强的有效措施。
   主要研究内容:
   一、山东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状况;
   二、山东省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及影响因素;
   三、山东省老年人疾病经济负担及影响因素;
   四、山东省老年人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五、山东省老年人口健康促进方略。
   研究方法:采取现场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政策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根据研究目的,运用健康人口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方法,参与调查研究设计。2008年7月在山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下,参加了山东省统计局、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开展的“山东省老年人口状况调查”。调查对象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涉及全省17个市的30个县(市、区),270个村级单位。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等距法抽取调查样本,样本资料对总体具有代表性。共调查5400人,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SPSS16.0等统计软件对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x2检验、非参数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与老龄、民政、劳动保障、卫生等部门座谈,获取有关信息,结合问卷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所提干预措施的可操作性。
   结论和讨论: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总体较好,“生活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比例为82.6%,94.6%的老年人日常生活不需要照料;有配偶、锻炼和老有所医对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维护有显著保护作用;高龄、患慢性病、低文化程度、低收入、生病不能及时诊治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危险因素;就老年人群体而言,高龄、无配偶、收入低、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82.8%的老年人患有某种程度的慢性疾病,56.4%的老人患有两种及以上的疾病。老年人在生病时,主要是依靠配偶和子女来照顾,很少依赖家庭外部人员。
   老年人的疾病经济负担较重。老年人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为28.82%,远远高出我国一般人群。在日常消费性支出中,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支出是继饮食支出之后的第二大消费。高龄、农村老年人的疾病经济负担沉重;慢性病防治在老年人疾病经济负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收入和医疗保障水平对老年人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较大,低收入的老年人医疗支付能力较低、疾病负担较重;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普遍不高,医疗费用大多由本人、子女或亲属承担。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有孤独感的老年人占到15%,因为独居无人作伴和子女探望少而感到孤独的老年人都占有较大比重。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76.4%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感到满意,对目前生活状况不满意的老年人比重为6.0%。生病及时诊治、加强锻炼、积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对老年人减少孤独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均有利;有配偶、子女孝敬、与子女共同居住有助于老年人克服孤独感;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生活自理能力对老年人的孤独感有一定影响,自理能力好的老年人孤独感较轻。
   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需要增强。老年人参与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民间组织、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比例都比较低。农村老年人参与有收入的工作或劳动的比例高于城镇老人,但是参与社会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的比例远远低于城镇老年人。农村老年人适应社会的主动性不够。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生病及时诊治、加强锻炼、积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对老年人提高生活满意度均有利;生活自理能力好的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
   政策建议:
   一、重视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教育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加强锻炼,合理膳食,平衡营养,戒烟戒酒,放慢生活节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二、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社会各方面要对老年人进行物质和心理上的支持和援助。丰富老年人的健身娱乐活动,为他们提供活动场所,鼓励老年人增加与社会的接触。
   三、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和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老年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建立老年医疗救助制度;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
   四、切实改善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参照国家和省试点政策开展自行试点,逐步提高财政补贴力度,真正对老年人的养老起到作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
   五、充分发挥家庭的功能。提倡和支持家庭在老年健康照顾中发挥更多作用,发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保持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建议老年人要重视婚姻保健,促进家庭的稳固与和谐;对于失去配偶的老年人给与再婚指导和咨询。
   六、合理发展老年服务设施丰富老年人文体活动。老年服务设施包括必要的养老、健康照顾机构和活动场所,以适应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和活动场所的需求。
   七、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健康促进的作用。开展健康教育、引导老年人建立健康行为要依托社区;发展老年健康和护理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要依托社区;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和服务也要依托社区。
   八、形成全社会尊老爱老氛围。弘扬养老、敬老、爱老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真正关心、关爱老年人,维护老年人的权益,消除歧视甚至是虐待老年人的不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老少共荣、家庭和谐的文明氛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