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农村地区老年人自杀危险因素探讨——基于一顶心理解剖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6h】

山东省农村地区老年人自杀危险因素探讨——基于一顶心理解剖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自杀是指自发完成的、故意的行动后果,行为者本人完全了解或者期望这一行动的致死性后果。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而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高达28.7万,约占全球自杀人口数的29%。中国2002-2006年的年均自杀率为15.05/10万,自杀是中国的第5大死因。与西方社会相比,我国的自杀流行现况有三个主要特征:⑴女性自杀率略高于男性,杨功焕等(2004)报导:1991~2000年,中国自杀率男性15.69/10万,女性17.94/10万,女性是男性的1.14倍,十年内基本维持稳定水平;2006年,城市自杀性别比是115.9%,农村自杀性别比为106.8%,男女大体平衡;⑵农村高于城市,农村地区是中国自杀的高发地区,中国农村自杀率约是城市的3.27倍;⑶自杀年龄特征总体呈现双峰型,第一个自杀高峰为15-34岁、第二个高峰为60岁及其以上,2000年我国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自杀率高达74.73/10万人,60岁及以上是我国自杀率最高的一个年龄组。我国老年人自杀具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与全国总人口相比较,老年人群的自杀率明显偏高;第二,从年龄分布上看,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口自杀率都有随年龄而不断增长的趋势;第三,城乡分布上,农村老年人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并且城乡之间老年人自杀的差别不断拉大;第四,从性别看,男性老年人的自杀率显著高于女性。自杀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人群其自杀危险因素也不完全一样,研究发现老年人常见自杀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疾病困扰、经济困难、家庭矛盾、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目前在中国大陆开展的针对农村老年自杀死亡者心理解剖研究为数不多。据此,本研究旨在应用心理解剖的方法对山东省农村60岁及其以上自杀死亡进行研究,探讨该人群的自杀死亡特征和危险因素,并建立该人群的自杀死亡危险度评分模型,为制定该人群自杀预防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目的:①探讨山东省农村老年自杀死亡者行为特征。②从基本情况、心理特征、社会应激和精神疾病四个方面综合探讨农村老年人自杀死亡危险因素,并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③建立起适合山东省农村老年人自杀死亡危险度评分模型,为该人群自杀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获得老年人自杀死亡相关因素;通过对相关因素合理量化赋值,获得老年人自杀死亡危险度评分模型,然后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选取合适的截断值,为界定农村老年自杀死亡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结果:⑴共调查农村老年人自杀死亡112例,其中男性自杀者69例(61.6%),女性自杀者43例(38.4%),男女比例为1.60:1。农村老年人自杀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自杀时间大致集中在6:00、9:00左右以及13:00~15:00。有88例(78.5%)的自杀者选择在自己家中实施自杀行为。有56例(50.0%)的自杀者服用农药自杀,44例(39.3%)采取了自缢的方式,男女自杀方式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杀者自杀意图评分均分为5.83±2.51,将自杀意图评分分为低(<3)、中(3~6)、高(>6)三个等级,农村老年自杀死亡者自杀意图以较高(49.1%)和中等(39.3%)居多,自杀意图较低的自杀死亡者仅占11.6%。⑵个人情况相对于对照组,自杀组在婚的比例较低(P<0.01),独居比例较高(P<0.01),自杀死亡者相信人世轮回的比例较高(P<0.01)。⑶家庭情况自杀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庭地位较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得分分别为65.25±15.04和72.94±12.7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4.23±14.54和52.11±11.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⑷心理特征相对于对照组,自杀死亡者具有更高的绝望感、焦虑感(均P<0.01);自杀组自尊量表均分19.31±5.05分低于对照组22.68±5.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杀组冲动量表总分41.61±18.13显著高于对照组31.45±14.29,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自杀组积极、消极应对评分分别为19.21±7.61、9.74±4.1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3.56±7.34、11.37±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⑸相对于对照组,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得分较低(P<0.001)。自杀前一年,112名自杀死亡者中,有102人(91.1%)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其中有82人(75.7%)经历了两次及其以上的负性生活事件。相对于对照组,负性生活事件中“本人得绝症或重病”、“本人住院”、“生活规律的重大变动”和“配偶或者同居者死亡”发生例数较多(P值依次为0.000、0.001、0.001、0.045)。⑹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绝望、自尊水平高、负性生活事件是农村老年人自杀死亡的影响因素,其OR值(95%CI)依次为:1.214(1.099~1.341)、0.848(0.730~0.986)、112.887(7.080~180.035)。⑺研究发现绝望与负性生活事件对农村老年人自杀死亡存在正交互作用,自尊水平高与负性生活事件对农村老年人自杀死亡存在负交互作用,其OR值(95%CI)依次为:1.125(1.056~1.198)、0.908(0.833~0.990)。⑻建立的农村老年人自杀死亡危险度评分模型y=2.7×宗教信仰+1.3×家庭地位+3.5×焦虑+3.1×绝望+3.5×负性生活事件-家庭经济状况-2.2×社会支持。农村老年人自杀死亡危险度评分模型的评价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8、0.786,上述模型的预测能力中等。
   结论:①农村老年自杀死亡者实施自杀行为多采用服毒和自缢的方式在自己家中自杀。多为中、高自杀意图水平。②绝望、负性生活事件是农村老年自杀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自尊水平高是其保护因素。绝望与负性生活事件间在农村老年自杀死亡中存在正交互作用,自尊水平高与负性生活事件问在农村老年自杀死亡中存在负交互作用。③农村老年自杀死亡危险度评分模型对高危老年人的筛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用于老年人自杀高危人群的筛选。但模型的外推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继续验证和完善。④建议:自杀重在预防,我们必须要注意到老年阶段的特殊生理及心理现象并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对农村老年病、慢性病和老年心理卫生的研究,多关心老年人;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宣传孝文化,构建和谐家庭;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及家庭地位。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人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