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o-Cu/GH4169填丝TIG焊接头组织性能及裂纹研究
【6h】

Mo-Cu/GH4169填丝TIG焊接头组织性能及裂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Mo-Cu合金的性能及应用

1.2.1 Mo-Cu合金的制备

1.2.2 Mo-Cu合金的性能

1.2.3 Mo-Cu合金的应用

1.3 钼及钼合金的焊接

1.3.1 影响因素

1.3.2 常用焊接方法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GH4169高温合金的TIG焊

1.4.1 普通TIG

1.4.2 脉冲TIG

1.4.3 A-TIG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母材

2.2.2 填充材料

2.2 焊接工艺

2.3 研究方法

2.3.1 金相试样制备

2.3.2 金相腐蚀剂的选择

2.3.3 Mo-Cu/GH4169接头焊接裂纹分析

2.3.4 Mo-Cu/GH4169接头显微组织研究

2.3.5 Mo-Cu侧接头微观结构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Mo-Cu/GH4169接头的裂纹形态

3.1 Mo-Cu/GH4169接头的裂纹特征

3.1.1 单面焊接头裂纹位置及形态

3.1.2 双面焊接头裂纹位置及形态

3.2 Mo-Cu/GH4169接头的显微硬度分布

3.2.1 Mo-Cu合金侧接头显微硬度分布

3.2.2 GH4169高温合金侧接头显微硬度分布

3.2.3 焊缝显微硬度分布

3.2.4 焊接热输入对Mo-Cu侧接头显微硬度分布的影响

3.3 裂纹启裂及扩展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Mo-Cu/GH4169接头的组织特征

4.1 焊缝的组织特征

4.2 Mo-Cu侧热影响区及熔合区的组织特征

4.3 GH4169侧热影响区及熔合区的组织特征

4.4 接头组织对焊接裂纹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Mo-Cu侧接头的微观结构

5.1 Mo-Cu侧接头的成分分析

5.1.1 Mo-Cu侧热影响区

5.1.2 Mo-Cu侧熔合区

5.2 Mo-Cu侧接头的组织演变过程

5.3 Mo-Cu侧接头组织结构对显微硬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Mo-Cu合金是一种由不能固溶的Mo和Cu机械混合组成的新型材料,具有强度高、导电导热性好以及线性膨胀系数低等优点,在电子封装、真空电触头、航空航天及军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高温抗氧化能力不足使得其在高温下的应用受到限制。GH4169是应用较广泛的高温合金之一,若将Mo-Cu合金与GH4169高温合金连接构成复合构件,可以充分发挥Mo-Cu高导电导热、低线性膨胀系数以及GH4169耐腐蚀、抗氧化等优点,弥补Mo-Cu合金易高温氧化的不足。
  本文以Cr25-Ni13不锈钢焊丝作为填充材料,采用填丝TIG方法焊接Mo-Cu合金与GH4169高温合金,获得成形良好的Mo-Cu/GH4169接头。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等对接头的显微组织特征、显微硬度分布、元素扩散、物相组成以及裂纹形态等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Mo-Cu侧热影响区及熔合区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两侧的焊缝金属以及Mo-Cu合金母材,而且热输入越大时,Mo-Cu侧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值越高。焊缝及GH4169侧接头的显微硬度分布整体上变化不大,GH4169侧热影响区及熔合区的显微硬度略低于母材以及焊缝金属。
  焊缝由奥氏体与铁素体两相组成,其相组分及形态受元素含量及成分过冷等因素影响。焊缝中心区铁素体相呈岛状均匀分布于奥氏体等轴晶基体上;紧邻Mo-Cu侧熔合区的焊缝,铁素体含量明显多于焊缝中心,呈板条状,奥氏体呈条带状;紧邻GH4169侧熔合区的焊缝,铁素体含量少于焊缝中心,呈针状,奥氏体呈胞状;焊缝中心与紧邻两侧熔合区之间区域的焊缝,铁素体呈骨架状,奥氏体为胞状树枝晶。
  GH4169侧热影响区中的γ晶粒发生了明显长大,晶界变得平直;GH4169侧熔合区为宽度约100μm,组织仍保留了γ基体晶粒,熔合区附近存在较多沿晶界及轧制线方向分布的短棒状组织。
  由于Mo-Cu合金具有的骨架结构,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渗入到Mo-Cu合金骨架间隙中,并与骨架中的Mo发生反应,形成了组织特征明显异于焊缝及母材的Mo-Cu侧热影响区,主要组织为Mo基固溶体、(α-Fe)固熔体、以及μ相(Mo6Fe7)等Mo-Fe金属间化合物。由于Cu在焊接条件下很难与焊缝金属发生反应,因而Mo-Cu侧热影响区中原有的Cu相熔化后向着母材方向流动,并形成了Cu相聚集带。Mo-Cu侧熔合区为焊接熔池边缘Mo元素含量较高的焊缝金属凝固后的组织。靠近热影响区一侧组织为μ相(Mo6Fe7)平面晶,靠近焊缝一侧生成了(α-Fe)与Mo-Fe金属间化合物相间分布的混合组织。
  Mo-Cu/GH4169填丝TIG焊接头在Mo-Cu侧热影响区及熔合区附近容易出现裂纹,主要是因为Mo-Fe金属间化合物相在此处形成。Mo-Fe金属间化合物相显微硬度明显高于焊缝及Mo-Cu合金母材,导致塑形下降,在焊接应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纹。而焊接热输入越大,在Mo-Cu侧热影响区及熔合区生成的μ相等Mo-Fe金属间化合物也越多,越容易产生裂纹。合理的预热可以降低冷却速度,减小焊接应力,从而有利于防止裂纹产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