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碳技术创新提高了碳排放绩效吗?
【6h】

低碳技术创新提高了碳排放绩效吗?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碳排放绩效文献综述

2.2 低碳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Malmquist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指数

3.2 随机前沿分析(SFA)

3.3 随机前沿模型(SFA)与数据包络模型(DEA)的比较

第四章 低碳技术知识存量估计和全球低碳技术发展趋势比较

4.1 低碳技术知识存量估计

4.2 数据来源和说明

4.3 全球低碳技术发展趋势比较

第五章 Malmquist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指数的测算

5.1 数据来源与说明

5.2 测算结果

第六章 二氧化碳排放绩效与低碳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6.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6.2 低碳技术知识存量与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实证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为应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全球性和地区性的环境政策层出不穷,但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依然居高不下。除了制定环境政策,利用技术进步解决碳排放问题也备受推崇,但是关于技术进步对于减少碳排放的实际影响却仍有争议。基于此,本文将在能源经济学的基础之上,实证分析低碳技术创新对于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以求为制定可行的二氧化碳减排方案提供参考。
  首先,本文通过专利数据库收集到的72个国家和地区在1992年至2012年间的低碳专利数据,利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了研究对象的低碳技术知识存量。其次,本文收集了71个国家和地区在1992年至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在环境能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随机前沿的方法,动态测算了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的Malmquist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指数。最后,本文选取Malmquist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指数作为自变量,低碳技术知识存量作为主要解释变量,人均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贸易水平和化石能源耗用比例等作为控制变量,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了低碳技术知识存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绩效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目前关于碳排放绩效的研究多是静态的,其缺点在于不能考察评价对象的碳排放绩效的动态情况。虽有一些研究开始使用MCPI考察研究对象的动态排放情况,但研究对象多限于发达国家或经济体,如OECD等国家或地区。本文收集了全球71个国家1991-2012年的数据,动态考察研究对象的碳排放绩效情况,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OECD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包括中低等发展情况的国家或地区。其次,近年来,关于碳排放绩效以及低碳技术创新的研究都较为活跃,关于低碳技术创新对于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的研究则很少。于本文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弥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但是本文也存在以下不足:比如无法涵盖所有的影响因素;参数方法也存在其自身的不足,因此还可以利用非参数的DEA方法进行研究,将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