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廊桥遗梦》的“爱”与“责任”
【6h】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廊桥遗梦》的“爱”与“责任”

代理获取

目录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Robert James Waller and his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1.3 Framework of the Thesis

1.4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Theoretical Ba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

2.1 Psychoanalytic Literature Criticism

2.2 Literature Review

2.2.1 Research on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2.2.2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analysis to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Chapter 3 Psychoanalysis of Love in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3.1 Francesca's Love

3.1.1 Francesca's Id

3.1.2 The Conflicts between Francesca's Id and the Routine Married Life

3.2 Robert's Love

3.2.1 Robert's Id

3.2.2 The Conflicts between Robert's Id and the Social Reality

Chapter 4 Psychoanalysis of Duty in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4.1 Francesca Johnson's Duty

4.1.1 The Defense Mechanisms of Francesca's Ego

4.1.2 Francesca's Superego

4.2 Robert’S Duty

4.2.1 The Defense Mechanisms of Robert's Ego

4.2.2 Robert's Superego

Chapter 5 Psychoanalytic Study on the Symbols in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5.1 Symbol Interpretation in Psychoanalytic Literary Criticism

5.2 Psychoanalytic Study on author's symbols in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Chapter 6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罗伯特·詹姆斯·沃勒是美国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对当代男女的两性关系,婚姻和家庭生活等社会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视角,其写作风格细腻浪漫,措辞简练得体流畅,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在他的作品中,小说《廊桥遗梦》是他的代表作。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廊桥遗梦》中所展现的两大主题爱与责任作了深入分析。
  《廊桥遗梦》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的浪漫爱情故事。一位生活在麦迪逊县的已婚女人弗朗西斯卡·约翰逊,与一位自华盛顿前来麦迪逊县寻找七座廊桥的《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德偶然相遇并且相爱,尽管两人深爱着对方,但是面对无法逃避的责任与现实,最终选择回归各自的生活。
  首先,本论文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构了两位主人公心理机制,探究了人格结构与他们所表现出的行为的关系,突出了深层的心理动力对个人社会行为的深刻影响。从人格结构论方面来看,《廊桥遗梦》主要的内容脉络就是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各自的本我与超我相互博弈的过程,即爱情与责任博弈的过程,最终在自我的努力调节下,彼此做出了对爱情与责任的抉择,超我战胜了本我。笔者通过剖析男女主人公的人格结构,从心理角度揭示出他们行为表现的深层原因。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或者人类思想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理论又被称为社会化理论。根据这一结构,难以协调的本能倾向是“本我”,有条不紊切合实际的内在部分是“自我”,而拥有批判和道德功能的部分则属于“超我”(Ruth105)。另外,人格结构的这三个组成部分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特别是本我与超我的矛盾经常出现,而自我则不断的调解本我与超我的矛盾。自我的防御机制在调解矛盾的同时,努力保持本我与超我的平衡与协调,避免发生人格分裂。在弗洛伊德看来,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关键是平衡好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
  其次,从精神分析文学批评理论来看,《廊桥遗梦》中充满了各种象征物,比如在文中反复出现的象征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红鸫鸟”、“蓝色”以及“方式”,还有象征责任的“母亲”等。根据精神分析批评理论,文学象征就是梦的象征,而解析文学就是一个释梦的过程。读者在作品中寻找象征,以探究作品所呈现的主题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或者把某部文学作品的文本视为案例,通过分析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语言、人物行为模式等去揭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象征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是在有关梦的理论中,象征也是释梦的重点。而性的象征更是弗洛伊德梦理论的核心和释梦的归宿。因此,为了更好的揭示小说的主题,笔者对《廊桥遗梦》中和主题有关的代表性象征物进行了分析解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