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庸的再认识:从概念表征到性向测度
【6h】

中庸的再认识:从概念表征到性向测度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庸思维研究综述

2 FOK判断的内涵及其相关研究

3态度的内涵及其相关研究

4研究趋势

第二部分 研究概述

1 问题提出

2研究思路

3 研究方法

4 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部分 中庸的概念表征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数据初步统计

4 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6 结论

第四部分 中庸外显态度量表的编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五部分 中庸外显态度和内隐倾向的测量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统计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六部分 内隐中庸倾向对FOK判断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七部分 总讨论

1 中庸的概念表征

2 中庸外显态度量表的编制

3 中庸外显态度和内隐倾向的测量

4 内隐中庸倾向对FOK判断的影响

5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6 创新点

7 本研究的不足与待发展之处

第八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杨中芳和赵志裕(1997)最先提出中庸的社会心理学构念化以来,中庸研究者一直致力于中庸理论的建构和中庸测量工具的开发。本研究根据杨中芳(2010)提出的“中庸实践思维体系构念图”,试图还原中庸概念的本义,解析中庸的概念表征,将实验方法运用到中庸研究中,并探讨大学生被试对中庸的外显态度和内隐倾向,进一步了解中庸思维作为一套元认知的实践思维体系,对元记忆监测判断中最具代表性的知晓感(Feeling of Knowing,简称FOK)判断有何影响。
  研究主要包含四个部分:(1)中庸的概念表征:采用有条件限定的自由联想法搜集最能代表“中庸”的特征词,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的聚类分析两种数据处理方法整理分析数据,并根据多维标度的聚类分析结果绘制了中庸概念解构图。(2)中庸外显态度量表的编制: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编制了测量国人对中庸态度的研究工具——《中庸外显态度量表》。(3)中庸外显态度和内隐中庸倾向的测量:采用《中庸外显态度量表(A/B)》和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ingleTarget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T-IAT)测量了大学生被试对“中庸”的外显态度和内隐中庸倾向。(4)内隐中庸倾向对FOK判断的影响:采用研究FOK的经典范式——RJR(Recall-Judgment-Recognition)范式,探讨了高、低内隐中庸倾向被试在FOK判断上的差异。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⑴中庸概念由8个基本类构成,可合并为4个高阶簇:“Ⅰ个体心理思维”簇由“a.具体事件处理”和“b.生活哲学”合并而成,“Ⅱ集体文化思维”由“c.道德修为”和“d.政治文化”合并而成,“Ⅲ认知评价”簇由“e.看人论事”和“f.他人评价”合并而成,“Ⅳ个性特征”簇由“g.性格评价”和“h.性格特征”合并而成。
  ⑵与杨氏构念图相比,中庸的概念解构图,既涵盖两者共同包含的个体心理思维和集体文化思维的实践思维体系部分,也包含了杨氏构念图没有涉及的中庸行动者的个性特征与评价部分。解构图初步阐释了中庸概念的本义,剖析了中庸概念的心理表征,4个高阶簇体现了个体与集体、内部与外部的和谐,是对杨氏构念图的继承与发展。
  ⑶中庸外显态度量表由肯定描述、否定描述和中性描述3个维度构成,共17个项目。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6,信度较好,说明问卷可用于对中庸态度的集体测量。测量结果显示,总体上国人对中庸是持肯定态度的,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对中庸的肯定程度更高。
  ⑷在中庸外显态度量表和测量内隐中庸倾向的ST-IAT(Single Target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任务中,被试均对中庸表现出明显的肯定偏好,并且内隐倾向的强度处于中等水平;但是两者的IEC(Implicit-Explicit Correspondence)较低,即内隐、外显态度的相关系数较低,说明被试对中庸的外显和内隐态度出现了分离,两种测量探测的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结构。
  ⑸中庸思维作为一套元认知的实践思维体系,其对元记忆监测判断(Feeling-of-Knowing,简称FOK)的回忆率、回忆正确率、准确性、再认正确率和产生机制并没有影响。但是,两组被试的FOK判断等级是有差异的,与传统概念中中国被试在量尺作答中多做居中反应不同,高、低内隐中庸倾向组被试的FOK判断反应集中于两端极值和中间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