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间接印模法与直接印模法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6h】

间接印模法与直接印模法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直接和间接印模法模型的制作

1.2.2 金属基底冠的制作

1.2.3 基底冠回位率的检测

1.2.4 边缘适合性评价

1.2.5 微间隙模型的复制

1.2.6 微间隙的测定

1.2.7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基底冠的回位率

2.2 边缘适合性的评价

2.3 基底冠的适合性测定结果

2.3.1 轴面适合性

2.3.2 颈部适合性

第三章 讨论

3.1 实验对象

3.2 实验材料及设备

3.2.1 印模材料

3.2.2 超硬石膏及真空搅拌机

3.3 修复体和种植体基台之间的适合性

3.4 适合性的测量方法

3.5 硅橡胶印模法检测内部及边缘适合性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比较间接印模法和直接印模法对修复体适合性的影响,探讨直接印模法在种植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选取符合以下条件的志愿者20例:①单颗牙缺失,已植入osstem GSⅡ种植体,拟行修复的患者。②种植体植入区牙龈健康,基台安装后其肩台可经磨改使其平齐龈缘或位于龈缘下0.5-1.0mm处,经排龈使肩台清晰显露。然后分别应用间接印模法和直接印模法制取模型,记为A1、B1组,A1组应用间接印模法安装基台并磨改后制作金属基底冠,B1组在石膏模型上制作蜡型通过包埋、铸造完成金属基底冠,分别记为A2、B2组。分别将A2、B2组基底冠安装于基台上,检测其是否完全就位;应用改良的Modified USPHS标准对基底冠进行边缘适合性的评价;采用硅橡胶印模法复制基底冠与基台之间的微间隙模型,将模型修整后沿近远中向剖开,在扫描电镜下测量微间隙的厚度。
   结果:
   1.基底冠的回位率:
   A2(间接印模法模型组)、B2(直接印模法模型组)两组基底冠均能顺利地就位到基台上,冠回位率均达到100%。
   2.基底冠边缘适合性的评价:
   A2组(间接印模法模型组)适合性评价结果:达到A级的共有18例(90%),达到B级的共有2例(10%),测试结果为C级的有0例,D级的有0例;
   B2组(直接法模型组)适合性评价结果:达到A级的共有17例(85%),测试结果达到B级的共有3例(15%),测试结果为C级的有0例,D级的有0例。
   我们通过统计学分析中的非参数秩和检验得出:制作的两组基底冠的边缘适合性评价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基底冠与基台间适合性的测定
   3.1基台与基底冠间的轴面适合性:
   A2组(间接印模法模型组)为38.1±0.25μ m,B2组(直接印模法模型组)为40.2±0.45μm,两组数据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基台与基底冠间的颈部适合性:
   A2组(间接印模法模型组)为35.5±0.45μm,B2组(直接印模法模型组)为38.4±0.35μm,两组数据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采用直接印模技术完成的金属基底冠与基台间显示了良好的适合性。
   2、在本实验条件下,直接法印模技术完成的修复体可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