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AS数据分析开发:软件质量维度》翻译实践报告
【6h】

《SAS数据分析开发:软件质量维度》翻译实践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2016021312-外语学院-陈晨 毕业论文 答辩1组(缺声明)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1.1任务背景

1.2 任务实施过程

1.3 翻译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措施

第二章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2.1 功能对等理论的含义

2.2 功能对等理论的评价和应用

第三章 计算机语言英语特点

3.1 词汇特点

3.2 句法特点

3.3 篇章特点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功能对等理论在词汇层面的应用

在英汉或汉英翻译中,正确理解源语的词汇意义,并在译入语中选择恰当的表达法是翻译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英国的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曾谈到“文本翻译的大多数工作都是在词汇层面完成的”(Newmark,1988:55)。

张培基(2006:58)认为,在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的翻译实践中,源语与目的语应该实现给读者带来等效的“反应”或“效果”。词汇是翻译转换过程中最小的单位,而文化差异导致翻译不能实现完全对等,故采取灵活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4.2功能对等理论在句子层面的应用

4.3功能对等理论在语篇层面的应用

语篇,即“在交际功能上相对完整和独立的,通常是大于句子的一个语言片段”(李运兴,2014:187),是用于交际的的一段语义连贯文字,被看做是一个有机的信息载体。语篇并非是由许多无因果关系的句子的简单堆积,而是为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把一些存在意义逻辑关系的句子,通过各种衔接手段而实现的整合,在功能上表现为形式和逻辑的一致性。“语篇分析主要包括语篇的衔接和语篇的连贯”(胡壮麟,1994:135),根据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语篇方面的运用,笔者在此次翻译实践中做了相应的尝试。

衔接是指“语篇中各部分在语法或词汇方面有联系或两方面都有联系”(方梦之,1999:324)。衔接的目的是让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或相对于完整的语义单位,即语篇。衔接关系产生的基础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产生依存关系”(胡壮麟,1997:83)。Halliday和Hasan(2001)认为衔接作为语义层面上的一个概念,目的是让语篇之间存在意义联系。

第五章 实践总结

附录一

致 谢

img-530114221

展开▼

摘要

《SAS数据分析开发:软件质量维度》是由Hughes,Troy Martin编写,经Hoboken,New Jersey John Wiley&Sons出版的一本有关统计分析软件方面的书。该书展示了一个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软件质量组织模型,旨在促进软件质量的评估和发展,为SAS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资源。 近年来,随着软件编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类英语文本的阅读、翻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翻译实践选取的材料属于计算机类英语文本,语言客观严谨,且存在大量长句和复杂句,要实现精确简练的译文,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一定的翻译技巧,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实现传递科学信息的目的。著名翻译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以原文为中心,以意义和风格对等为基础,在力求译文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文作者意图的同时,还应使译文语言顺畅自然。这正与本次翻译实践需要注意的地方相一致。故决定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词汇、句法和语篇这三个方面选取恰当的案例进行分析。 该翻译实践报告分为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任务描述,包括该项目的来源、性质以及背景介绍;第二部分是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包括功能对等理论的含义、评价和应用;第三部分是计算机语言的特点,包括词汇特点、句子特点和篇章特点。第四部分是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指导下,从词汇、句子、篇章三个层面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并且就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的翻译策略。第五部分是翻译实践总结,笔者总结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翻译实践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