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产前超声诊断以及羊水AFP、GGTP水平检测与食管闭锁相关性的研究
【6h】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产前超声诊断以及羊水AFP、GGTP水平检测与食管闭锁相关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应用超声评价胎儿下胸段食管发育的研究

1 前言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13-40周正常胎儿下胸段食管的显示率和声像图特点

3.2 268例13-40周正常胎儿下胸段食管测量值分析

3.3 正常胎儿下胸段食管与孕周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胎儿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超声表现及具有诊断价值的超声征象筛选

6 前言

7.1 研究对象

7.2 仪器与方法

7.3 统计方法

8 结果

8.1 食管闭锁组病例中不同病理类型EA的图像特点

8.2 EA相关超声征象的表达情况

8.3 EA相关超声征象的筛选

8.4 EA相关危险因素的筛选

9 讨论

9.1 EA相关各超声征象特点分析

9.2 EA伴发畸形

9.3 EA诊断相关的产前超声征象和危险因素的筛选

10 结论

第三部分:19-24周胎儿羊水AFP、GGTP水平测定与食管闭锁相关性的研究

11 前言

12.1 研究对象

12.2 仪器设备

12.3 实验方案

12.4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19-24周正常胎儿羊水中AFP、GGTP水平检测

13.2 食管闭锁病例羊水中AFP、GGTP水平与非食管闭锁病例的对比分析

13.3 联合羊水AFP、GGTP水平及超声征象诊断食管闭锁的诊断实验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天性食道闭锁的产前诊断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先天性食管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A)是最为常见的胎儿食管畸形,在活产儿中的发生率约为1∶2500-4500不等,大多数食管闭锁的病例为散发,但有研究指出食管闭锁在双胎中的发生率高于单胎,约为单胎发生率的2.56倍。在食管闭锁胎儿中,约有6.6%伴有染色体异常,主要包括18-三体和21-三体。目前该病的确切病因不详,可能与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
  EA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目前本病的治疗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尽管目前对新生儿食管闭锁的外科手术修补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食管运动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文献报道,EA患儿早期手术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延迟手术者,并且EA的预后与患儿围生期状况、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是否伴有畸形等有密切关系。
  目前EA的产前诊断存在困难。超声是产前筛查食管闭锁畸形的常规方法,但以往因胎儿食管回声与周围组织难于分辨,超声难于显示。食管闭锁的诊断主要依据间接征象羊水过多及胃泡小或不显示,疑似食管闭锁病例的诊断主要在晚孕期且诊断率低。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超声分辨率的提高,超声对胎儿食管的显示成为了可能。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胎儿胸段食管在食管闭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下胸段食管,本研究拟应用超声观察13-40周正常胎儿下胸段食管,并且测量下胸段食管前后径,以寻求客观、便捷、有效评价胎儿食管发育的方法,并且为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食管闭锁探索更直接有效的诊断依据。
  羊水中特定生化指标的测定为食管闭锁的产前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拟检测19-24周正常胎儿羊水中甲胎蛋白(AFP)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P)水平,建立19-24周正常胎儿羊水中AFP、GGTP水平的正常值范围,探索羊水生化指标在产前EA诊断中的作用,以期在较早期做出EA的诊断并提高产前EA的诊断率。
  研究方法:1、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在盛京医院超声科行常规孕期检查的13-40周正常胎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收集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生后随访。采用三星公司UGEO WS8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2-6MHz。GE公司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探头频率1-5MHz。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40周研究对象按每相邻两孕周分为一组,共分为14组。分别观察胎儿下胸段食管的显示率、图像特点,测量并记录下胸段食管前后径。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胎儿下胸段食管前后径与孕周之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获得下胸段食管前后径与孕周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2月间在我科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或超声会诊的,可疑食管闭锁的胎儿33例作为研究对象。最终诊断以手术病理或尸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其中食管闭锁胎儿17例,非食管闭锁胎儿16例。比较产前超声诊断EA的超声征象在两组中的表达率,通过诊断实验评价各征象及征象组合的诊断效能。应用两分类诊断实验的方法,分别计算各超声征象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正确诊断指数,并将正确诊断指数作为参考依据,筛选出最具应用价值的征象和征象组合。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EA相关的危险因素。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定性资料以例数表示,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正常胎儿羊水标本采集自2016年7月-2017年2月间因年龄或唐氏筛查高风险因素在我院进行羊水穿刺的19-24周孕妇。食管闭锁胎儿及其对照组羊水采集自本研究第二部分研究对象。甲胎蛋白(AF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仪器采用美国罗氏公司e602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盒为甲胎蛋白检测试剂盒。γ-谷氨酰转肽酶(GGTP)检测采用GCANA底物法,仪器采用美国雅培公司c16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为γ-谷氨酰转肽酶测定试剂盒。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各孕周羊水AFP和GGTP水平进行描述性分析;计算各孕周羊水中AFP和GGTP水平的1th,5th,10th,25th,50th,75th,90th,95th,99th百分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LgAFP、LgGGTP与孕周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检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LgAFP、LgGGTP与孕周之间的关联。食管闭锁组(EA)与非食管闭锁组(NEA) AFP、GGTP均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羊水AFP、GGTP与食管闭锁相关性的研究采用两分类诊断实验的方法。
  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275例,共268例研究对象观察到清晰下胸段食管影像,总显示率为97.4%。下胸段食管走行于心脏的后方、胸主动脉前方,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左心房与胸主动脉间的两条、三条或四条平行的高回声线,分别代表食管的前壁和后壁。研究得到13-40周正常胎儿下胸段食管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建立13-40周胎儿下胸段食管与孕周相关性曲线及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正常胎儿下胸段食管前后径与孕周呈正相关。通过下胸段食管前后径随孕周变化的回归分析建立了13-40周每两孕周正常胎儿食管前后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在国内外范围内,首次为胎儿下胸段食管的发育提供了定量的诊断标准。目前胎儿食管并不在产前常规或系统超声检查范围内,我们建议将胎儿食管的观察加入到中孕期胎儿超声检查中,以期提高疑似食管闭锁病例的诊断率及诊断效率。
  2、EA相关的超声征象包括:A胃泡小或不显示,B羊水多,C囊袋可见,D正常下胸段食管不可见,E伴发其他畸形,F超声测量值小于孕周。征象A、B、E、F在EA组及NEA组间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征象C、D组间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实验表明,各单项征象诊断效能根据诊断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D>C>A>B>E>F。单项征象D、C及组合征象C和D(串联)、C或D(并联)具有诊断效能,诊断效能最高的单项征象为D。本研究还对EA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发现胃泡未显示及羊水重度增多与正常相比较,出现EA的概率要高。综上所述,当胃泡未显示和羊水重度增多两征象同时或单独出现时,要考虑到EA存在的可能,继续寻找诊断特异性的超声征象;当胃泡未显示和羊水重度增多两征象同时出现,并且胎儿正常下胸段食管未显示,并在胎儿颈部或上胸部发现“囊袋”影像,基本可确定食管闭锁的诊断。
  3、研究期间共收集到符合入选标准19-24周正常胎儿羊水标本116例。分别得到19-24周各孕周胎儿羊水标本AFP、GGTP水平的均数、标准差、1th,5th,10th,25th,50th,75th,90th,95th,99th百分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分别建立LgAFP、LgGGTP与孕周相关性曲线、回归方程及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显示,AFP、GGTP的均数、中位数、LgAFP、LgGGTP随孕周增加均呈减低的趋势,LgAFP、LgGGTP值与孕周呈负相关。对9例EA以及11例NEA研究对象羊水中AFP、GGTP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EA组羊水中AFP、GGT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我们又将羊水AFP、GGTP与超声征象联合对本组20例研究对象进行了诊断实验,结果显示羊水指标与超声征象联合的组合征象对EA的诊断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尤其羊水AFP(征象G)联合超声正常下胸段食管不显示(征象D)以及羊水GGTP(征象H)联合囊袋(征象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均高于4个单项征象。这表明羊水AFP、GGTP水平检测联合产前超声检查能够提高产前EA的诊断率,可作为EA产前诊断的新方法。因此我们建议将羊水AFP、GGTP检测纳入到常规胎儿19-24周羊水检测中,作为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早期筛查手段,结合产前超声检查,以提高产前EA的早期诊断率。
  结论:1、产前超声观察胎儿下胸段食管的解剖和生理活动是可行的,是简便、有效评价胎儿下胸段食管发育的方法。2、正常胎儿下胸段食管前后径超声测值与孕周呈正相关。3、先天性食管闭锁分型复杂,超声表现多样,下胸段食管的观察作为EA诊断的新征象,具有诊断简易、快捷、直观等特点。4、胎儿正常下胸段食管不可见及“囊袋”征象是产前诊断食管闭锁的良好征象,两者单独或联合出现时高度提示食管闭锁的存在。5、胃泡未显示和羊水重度增多是食管闭锁发生的危险因素,两者同时或单独出现时,要考虑到食管闭锁发生的可能性,而进行相关重点部位的着重扫查。6、19-24周正常胎儿羊水AFP水平随孕周增大有逐渐减低的趋势;19-24周正常胎儿羊水GGTP水平随孕周增大有逐渐减低的趋势。7、19-24周胎儿羊水AFP、GGTP正常参考值范围的建立为EA的产前诊断提供新的诊断依据。8、19-24周食管闭锁病例羊水中AFP、GGT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羊水中AFP、GGTP水平检测与产前超声联合应用于疑似食管闭锁的病例,有望提高产前EA的诊断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