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分析
【6h】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1 研究对象

2.2 基本资料

2.3 统计学分析

3.1 临床特征

3.2 腹膜后肿瘤的诊断

3.3 病理类型

3.4 腹膜后肿瘤的生存分析

3.5 腹膜后肿瘤的Cox回归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 PRT)以及累及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为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0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诊断为“腹膜后肿瘤”的患者的相关信息包含年龄、临床表现、CT或MRI等影像学诊断结果、治疗方式、肿瘤大小、病理诊断,最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
  结果:最终纳入126例PRT病例,包括男性58名(46%),女性68例(54%);本组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16-79岁,平均年龄50.6±16.1岁;其中手术治疗74例(58.7%),非手术治疗52例(41.3%);其中累及大血管并行手术治疗的为14例。术后恶性肿瘤辅助治疗10例。增强CT的诊断阳性率为92.6%,MRI的诊断阳性率为91.3%;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为29.3%,累及大血管的下肢症状为33.3%;术后病理回报良性为43例,恶性为28例,交界性肿瘤3例。腹膜后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总体预后优于非手术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行辅助治疗的总体预后与未行辅助治疗无明显差异(P>0.05)。腹膜后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与患者的预后无关。
  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首选增强CT,以腹部包块为首要症状的患者应充分考虑腹膜后肿物的可能,出现下肢症状通常提示肿物累及大血管的可能性大,诊断明确应积极手术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