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世纪以来“70后”作家长篇小说创作研究
【6h】

新世纪以来“70后”作家长篇小说创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一)个体研究

(二)作家群体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浮云蔽日——“70后”作家的出场与转变

一、 固有印记的长期困扰

二、呈现成熟的创作趋向

第二章厚重多元——新世纪以来70后作家长篇小说主题新变

一、 家族小说的新突破

(一)突破固有的创作模式

(二)突破传统故事叙述视角

(三)转变常规写作方法

二、 成长小说的新内质

(一)荒诞与正经

(二)颓废与悲悯

(三)悲壮与平凡

三、 “非虚构小说”的创新

(一)绝对介入式的写作姿态

(二)全方位还原

(三)真实性与文学性有机结合

第三章自成一体——新世纪以来“70后”作家长篇小说创作的叙事艺术

一、 叙事视角:从单一到多元

(一)女作家的多元男性视角

(二)多重人物视角

二、 叙事策略:重建个人与历史、现实关联

三、 叙事风格:温柔有余,尖锐不足

第四章负重前行——新世纪以来对“70后”作家长篇小说创作的评价

一、 走出热衷小长篇的怪圈

二、 日常生活诗性建构

三、 离经叛道与脚踏实地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随着新世纪文学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对“70后”作家的创作成绩需要重新审视,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特别是他们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的创作。长篇小说,是衡量一代作家创作能力成熟与否的重要表现,尤其是对“70后”作家来说,他们驾驭长篇小说的能力一直被怀疑。而近些年来,“70后”作家在长篇小说领域,创作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在小说的主题、叙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优秀成绩,因而,本文以“70后”作家新世纪以来颇具特色的长篇小说为着眼点,以文本细读的方法,剖析这一代作家们独具特色的写作成果,梳理这一代作家们创作成熟进步的表现。全文主要是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70后”作家出场的创作背景,“美女作家”和“欲望写作”等风潮的影响,使外界对“70后”作家及其创作的客观评价造成了阻碍。而在新世纪之后的“70后”作家们负重前行,踏实拼搏,不断创作出优质的长篇小说作品。评论界对“70后”作家的长篇小说创作,多次称其为“小长篇”小说,但是自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最近这些年,“70后”作家在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中,诞生一系列耀眼的长篇小说作品,成绩显著,表明了“70后”作家坚守执着的一面。 第二章:讨论新世纪以来“70后”作家长篇小说创作中在主题上的新变。包括家族小说、成长小说和“非虚构小说”,成长小说是他们热衷的主题,但是在其小说的呈现方式和内蕴层面都存在着新的亮点。家族小说近年来一直存在着趋同的创作倾向,然而“70后”在创作模式和写作方式上予以突破,创作出大量精彩的小说作品。“非虚构小说”是“70后”作家对这类题材主题上进行创新,丰富了小说的创作内涵。 第三章:探讨了“70后”作家长篇小说的叙事艺术。在叙事艺术方面,作家们也是有所追求的。叙事视角从单一到多元转变,多重人物视角的灵活运用,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精彩程度。“70后”作家的叙事策略是重建个人与历史、现实的关联,曾经“70后”作家叙事策略一直被质疑着,他们惯用向内转的叙事方式,个人倾向性比较浓重,作品的社会效应不强。这些在新世纪以来的“70后”作家的作品中都在进行着改变,重建并加强了与社会、历史的联系。“70后”作家们的叙事风格呈现着温柔有余,尖锐不足的特点,在论文中会详细阐述这样的特点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最后一章是本文对新世纪以来“70后”作家创作成果的相关评价,认为以他们现如今在长篇小说创作的成绩,已经走出了“小长篇”的怪圈。日常生活的丰富性的描述也是在进行着一种诗性的建构,他们中的一些作家们的创作看似是离经叛道,但是通过阅读其作品,会发现背后的脚踏实地的一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