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集成体系的既有住宅室内空间改造适应性设计工具库研究
【6h】

基于集成体系的既有住宅室内空间改造适应性设计工具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基础及背景

1.2 研究概念及范围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6 研究框架

2 集成体系概述及发展应用

2.1 集成体系概述

2.2 集成体系发展应用概况

2.3 集成体系在既有住宅改造中的应用

2.4 应用的可行性与现存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80-90年代既有住宅现状及室内空间调研

3.1 台山住宅区重点住栋现状调研

3.2 重点住栋室内空间调研

3.3 本章小结

4 适应性设计工具库的生成与应用方法

4.1 标准化、模数化与模块化

4.2 功能集成与部品集成

4.3 工具库的交互界面生成

4.4 本章小结

5 既有住宅室内空间改造适应性设计提案

5.1 室内现状与住户需求

5.2 基于工具库的住户个性化定制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录A 集成部品工具库

致谢

展开▼

摘要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统计,截止至2015年末,全国城市既有住宅用地的面积约为1.63万平方公里,而2002年时这一数据为0.87万平方公里,城市建成住宅用地面积增长一倍。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跟上高强度持续的房地产开发节奏。
  现阶段,我国2000年以前建造的老式既有住宅,已经有了很大的存量。而这类住宅,因为建设年代较早,施工水平和设计水平不十分完善,加之使用年限较长,已经暴露出种种问题。推倒重来的模式将会给国内自然和经济环境不断带来重大的负担。在这一前提下,对这种类型既有住宅的改造模式,成为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由住户发起,装修公司提供全包或半包的个体改造方式,是目前这类住宅改造的主要方式。然而这种传统改造方式,往往存在如下弊端:
  1.改造效果的不可预见性:由于这种传统改造模式缺乏统一标准,往往每户改造之间并无联系,户主在改造完成前,无法直观了解改造后效果;
  2.改造效率低下:作者根据大连源泽空间设计有限公司的实践经验了解,采用传统方式改造一户的周期约为1-2个月左右,老式住宅往往没有电梯,给建材及水泥沙浆等的运输带来很大困难;
  3.改造过程扰民:老式既有住宅入住率高于新建成的商品房。而传统改造方式,时间久、噪声大、建筑垃圾多,给周围住户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而集成体系作为住宅工业化的一种实践方式,将成为转变改造设计方式、优化改造模式,实现既有住宅产业化升级的一种可行手段,比如链家自如友家对既有住宅的公寓式改造,改造周期短,功能集成化,部品标准化,就是一种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改造模式。
  本文研究对象为上世纪80-90年代房改政策出台前,由政府或者国有企业出资建造的既有住宅的室内空间,这类既有住宅室内空间的主要特点为使用面积较小、居住时间较久、室内空间部品陈旧及设备老化,因此改造必要性较大。以作者所在的大连市为主要调研地区,对其基本户型和居住现状进行分类梳理,并将室内空间进行功能集成,并结合其空间模数设计适应性较强的部品模块,并考虑部品模数嵌套进功能空间中的弹性问题,增加弹性模块,生成既有住宅室内空间改造的工具库,在改造时,为住户提供直观可选择的改造模式。并对形态不规则,无法模数化的附属空间(比如过渡空间)进行优化设计,并考虑住户在未来使用过程中的家庭成员的变更,通过既有住宅中功能的转换,达到既有住宅内部空间改造的集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