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形拟杆菌对大鼠血糖的影响及糖尿病大鼠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6h】

多形拟杆菌对大鼠血糖的影响及糖尿病大鼠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多形拟杆菌对大鼠血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多形拟杆菌对大鼠BW的影响

2 .2 多形拟杆菌对大鼠F BG的影响

2.3 多形拟杆菌对大鼠FINS的影响

2.4 BT灌喂大鼠其肠道定值的变化

3 讨论

第二部分:糖尿病模型大鼠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 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2 各组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果糖胺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结论与不足

结论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多形拟杆菌对大鼠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形拟杆菌(BT)对大鼠血糖的影响。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A组),高脂喂养组(B组),高脂喂养+BT灌喂组(C组),高脂喂养+糖尿病模型对照组(D组),高脂喂养+糖尿病模型+BT灌喂组(E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实验第一周给C组和E组大鼠灌喂BT菌液,早晚各一次。第0周,4周,8周,12周已糖激酶法测定大鼠血糖, ELISA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实时荧光定量P C R测定肠道内BT的数量,每周记录大鼠体重。
  结果:(1)D和E组肠道BT的数量显著多于A、B、C组( P<0.01),其中C组显著多于B组(P<0.01),E组显著多于D组(P<0.01)。(2)C组体重增加显著大于B、D组,以及E组体重增加显著大于D组(P<0.01)。(3)C组大鼠血糖水平在第8~12周显著高于A、B组(P<0.01),E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C、D组(P<0.01)。(4)肠道内BT与大鼠体重BW呈正性相关(r=0.163, P<0.05),与空腹血糖FBG呈正性相关(r=0.684,P<0.01),与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无相关性(r=﹣0.019,P>0.05)。
  结论:大鼠肠道BT不但能促进体重增加,而且升高血糖。
  第二部分:糖尿病模型大鼠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以糖尿病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单一高血糖的基础上是否可能观察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以及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用高脂饲料+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周期1月模型组(DM1组)、周期3月模型组(DM3组)、周期5月模型组(DM组),均定期记录体重、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糖等。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糖尿病大鼠颈动脉的病理改变。
  结果:实验正常对照组颈动脉HE染色镜下可见血管光滑平整;第一月时镜下可见血管平滑肌稍紊乱;第3个月时镜下可见动脉血管壁局部增厚,细胞核增多,可看到泡沫细胞,第5个月时已有脂纹显现;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果糖胺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
  结论:单纯糖尿病动物模型出现了部分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特征性表现,说明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甘油三酯,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及果糖胺的升高可能是糖尿病模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作用可能与内皮细胞受损,动脉壁局部炎症介质表达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