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腰椎后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6h】

腰椎后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观察指标

2.5 诊断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腰椎疾患分布及相应感染率

3.2 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

3.3 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

3.4 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腰椎后路术后并发切口感染临床分析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因腰椎疾病在我院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27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1075例(39.59%),腰椎滑脱症611例(22.50%),腰椎椎管狭窄症580例(21.36%),腰椎骨折449例(16.54%)。按性别、体重指数、主要诊断等进行匹配,从同期行腰椎后路手术患者的数据库中按3:1比例选择术后无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数据分析。记录并分析患者年龄、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手术节数、术前及术后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和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与切口感染的关系。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进行比较。对每个单因素分析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用多因素分析,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总共64例(2.36%)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其中男性46例,女性18例,年龄27-77岁,手术年龄58.30±10.44岁。原始疾病为椎间盘突出症18例,腰椎滑脱11例,腰椎椎管狭窄21例,腰椎骨折1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血清钙;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节数、术中出血量、麻醉等级;术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小板、血清钙和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OR=2.488,P=0.020)、术前白蛋白下降(OR=0.863,P=0.017)、术前血清钙下降(OR=0.018,P=0.007)、手术节数(OR=2.329,P=0.000)、术后血红蛋白降低(OR=0.950,P=0.008)、术后白蛋白降低(OR=0.897,P=0.035)、术后球蛋白升高(OR=1.082,P=0.008)和拔出引流管时间延长(OR=1.493,P=0.016)是腰椎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糖尿病、术前白蛋白下降、术前血清钙下降、手术节数、术后血红蛋白降低、术后白蛋白降低、术后球蛋白升高和拔出引流管时间延长是腰椎后路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应注意处理术前合并症,监测血红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电解质的变化,有助于预防腰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