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完善
【6h】

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完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一、案情介绍、争议焦点及案件引发的思考

(一)案情介绍

(二)案件争议的焦点

1、原告没有与第三人签订劳动合同在发生工伤时是否享受工伤待遇

2、第三入在上班途中发生无过错责任交通事故是否享受工伤待遇

(三)由该案引发的思考

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立法概述

(一)工伤保险的涵义

1、工伤保险的涵义

2、工伤保险的特征

(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立法的历史沿革

1、改革开放前的工伤保险制度立法

2、改革开放至2004年的工伤保险制度立法

3、2004年的工伤保险制度立法

4、2011年的工伤保险制度立法

(三)工伤保险制度立法的基本原则

1、无责任补偿原则

2、个人免缴费原则

3、补偿、预防和康复相结合原则

三、域外国家工伤保险制度立法的经验与借鉴

(一)域外工伤保险制度立法的经验

1、德国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经验

2、美国的工伤保险制度立法经验

3、日本的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经验

4、印度的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经验

(二)域外工伤保险制度立法经验之评价与借鉴

1、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广泛

2、工伤认定的标准相对宽松

3、坚持工伤预防优先

4、工伤康复机制健全

四、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历程回顾及现状

(二)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立法存在的问题

1、工伤保险制度立法层级不高

2、适用范围窄,农民工工伤保障缺失

3、工伤认定的标准和程序不规范

4、工伤预防制度缺失

5、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关系不明确

6、精神损害赔偿缺乏相应规定

五、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建议

(一)提高工伤保险立法层次

(二)扩大工伤保险的受益范围

(三)各项认定标准及程序应该更加的明确

2、建议由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确认劳动关系

3、建议完善上下班途中工伤事故认定条款

(四)完善工伤预防制度

(五)明确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适用关系

(六)引进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高度危险职业当中或存在一定风险的行业当中,工伤事故的发生在某些行业或某些企业中不断上演着,当然由于行业的风险大小不同和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同,所博弈的结果之一就是工伤事故的发生几率也就存在差异。不过,无论是何种路径审视工伤事故,都需要着力制定和规范。因此,工伤保险制度这种具有强制性属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具有防范和分散风险的功能和作用,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和每位职工的利益,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持久稳定。故而,工伤保险制度不容忽视。而现实当中施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尽管予以修订和完善,但是在实践操作当中日益凸显出一些不足或缺陷。为此,本文以《工伤保险条例》及其所规定的工伤保险制度为研究轴心,通过司法实践中真实发生的一个案例引出,挖掘出立法不尽完善而得出的一些思考,然后对分析现状,剖析问题,进行分析,在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基础之上着重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
  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案情介绍、争议焦点及引发个人对立法完善的一些思考。通过介绍自己经办的一个典型案件,并对案件所凸显的焦点法律问题予以简要性分析,而后导出本文论题。
  第二部分:对中国工伤保险制度进行概述。主要是针对工伤保险制度内涵、工伤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和三项基本原则进行了理论性的阐述,以便为下文的分析和建议提出做好铺垫作用。
  第三部分:域外国家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经验和借鉴。主要是着力介绍德国、美国、日本和印度各国立法经验,并通过对上述四个国家相关立法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剖析分解其得失利弊,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可供中国工伤保险立法完善的若干经验。
  第四部分: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该部分在对中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立法现状予以分析基础之上,指出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立法存在的问题,即工伤保险制度立法层级不高;适用范围窄,农民工工伤保障缺失;工伤认定的标准和程序不规范;工伤预防制度缺失;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关系不明确;精神损害赔偿缺乏相应规定。
  第五部分:提出了完善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建议。本着立法建议与问题的呼应,对症下药,提出“提高工伤保险立法层次,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工伤认定机制、明确工伤认定标准;完善工伤预防制度;明确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适用关系;引进工伤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六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