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哲学阐释学角度看复译的合理性——以《双城记》中译本为例
【6h】

从哲学阐释学角度看复译的合理性——以《双城记》中译本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General Description

1.3 Aim of the Research

1.4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1.5 Layout of the Thesis

2 Literature Review

2.1 An Overview of Hermeneutics

2.1.1 Traditional Hermeneutics

2.1.2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2.2 Studies on Hermeneutics and Translation

2.2.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2.2.2 The Foreign Studies

2.2.3 The Domestic Studies

2.3 Studies on Retranslation

2.3.1 The Domestic Definition of Retranslation

2.3.2 The Foreign Definition of Retranslation

2.3.3 The Dispute of Retranslation

2.4 Studies on the Chinese versions ofA Tale of Two Cities

3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Design

3.2 Research Questions

3.3 Corpus Construction

3.3.1 Selection of the Translations

3.3.2 The Processing of Materials

3.4 Research Tools

4 Theoretical Framework

4.1 Historicity of Understanding

4.2 Fusion of Horizons

4.3 Effective History

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ive Chinese Ver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5.1 Differences Attributed to Historicity of Understanding

5.1.1 Prejudice

5.1.2 Mistranslation

5.1.3 Linguistic Level

5.2 Differences Attributed to Fusion of Horizons

5.2.1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Words

5.2.2 Folk Adage

5.2.3 Four-character Idiom

5.2.4 Addition

5.3 Differences Attributed to Effective History

5.3.1 Sensitive Words

5.3.2 The Translation of Food

5.3.3 Some Other Words

6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哲学阐释学是一门关于理解与解释的学科,而翻译是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与解释,翻译的这种性质决定了阐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的极其密切的关系,哲学阐释学可为翻译研究,特别是复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视角。本文将从哲学阐释学的三个核心理论: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效果历史出发,对复译的合理性进行研究。 《双城记》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优秀代表作之一,自1913年第一次被译入中国至今,已被翻译多次。本文分别从共时和历时角度选取了《双城记》的五个译本,借助语料库软件对《双城记》的这五个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然后从哲学阐释学角度对这些译本的差异性进行定性分析,探究这些差异性存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展开:(1)《双城记》五个译本有何主要差异?(2)如何从哲学阐释学角度解释五个译本的差异及复译的合理性? 本研究发现: 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会造成译本之间的差异性,并为复译提供合理性。 理解总是以历史性的方式存在的,对原文的理解会受到历史特殊性的影响,理解的历史性必然会引起译者对原文文本的偏见甚至误译,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偏见,因此译本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性。原文文本总是包含原文作者的视域,而译者拥有带有当下时代特征的个人视域,对原文文本的阐释是这两个不同视域进行融合,产生新的视域的结果,不同的译者拥有不同的视域,因此在翻译同一部作品时会产生出不同的译文,这就为复译提供了合理性和必然性。效果历史认为文本意义是开放的,永远不能被穷尽,它是超越生成它的那个时代的,文本的意义是和理解者一起处于不断形成中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复译是多样的,以及合理的。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以及效果历史充分地肯定了译本的差异性以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