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沸腾的灵魂—小说《八月之光》的对话性研究
【6h】

沸腾的灵魂—小说《八月之光》的对话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Introduction

0.1 Faulkner as the Author

0.2 Literature Review

0.3 Dialogism: a Brief Review

0.4 Intention of the Thesis

0.5 Arrangement of Chapters

Chapter One Twisted Souls- Dualities of Characters

1.1 The Split Halves of Joe Christmas

1.1.1 Race and Rage

1.1.2 Tormenting Religion

1.1.3 Intricate Women

1.2 Joanna's Burden

1.2.1 Joanna's Family Burden

1.2.2 Burden Bound and Burden Unbound

Chapter Two Christ Figures-the Novel's Biblical Intertextuality

2.1 Christ and Christ Distorted

2.2 Gail Hightower,a Gale from a High Tower

2.3 Visiting Goddess-Signs of Life in the Grove

2.4 Christian Devils

Chapter Three Echoes in Time and Space-the Dialogic Structure

3.1 Juxtaposition of Narratives

3.2 An Open Ending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ments

展开▼

摘要

威廉·福克纳的《八月之光》是他的第一篇涉及种族问题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家描写了一系列的人物,他们从不同的方面都被困扰在某种强迫中,比如种族身份的归属,家庭历史以及祖先的荣耀。他们不幸地成为这些困扰的牺牲品,他们扭曲的心灵和沸腾的灵魂就是一个典型标志。在塑造人物过程巾,福克纳广泛地使用了对话技巧,以此用一种全景的方式展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斗争和可能的结果。 对话理论首先由苏联批评家米哈伊·巴赫金提出。此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不再仅仅是作者本人意识形态的体现,而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形式。这种独立性也体现在作品中人物的身上,他们不再受作者意志的支配,而是有着独立意识形态的独立个体,作品中人物之间同样不再有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因此他们的话语权都是独立并且平等的。巴赫金所指的对话并不等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对话,而是指小说人物之间、作者和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一种对话关系而存在,第二这种对话性还延伸到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的联系,也就是所谓的互文性。因此,一个文本不再是作者单一的声音,而是由多重声部构成的复调。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此小说的对话性。首先讨论对话性在小说主人公身上的体现,主人公的分裂人格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在读者中,在此过程中,作者没有加入自己的喜恶,而是客观的让人物尽情表达,已达到透彻的效果。第二,小说中对圣经的大量引用是福克纳作为南方作家的一个典型特征,这种与圣经之问的互文性成为了小说与西方文明之间的一种对话。第三,对话性还广泛的存在于本小说的结构层次上,诸多的倒叙,和对叙事线索的看似随意的调出和终止是对话性在结构方面的体现。 本文通过讨论小说的复调特征,旨在尝试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解读此小说的文本。考虑到福克纳的南方性和他对家乡南方的既爱又恨的复杂心理,以复调方式理解小说其实是更加科学的方式。同时,小说的开放性也将得到论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