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实现途径的探索
【6h】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实现途径的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路径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相关理论依据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高效物理课堂概念界定

2.3.1 有效教学

2.3.2 “高效课堂”

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6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三章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指标的编制

3.1 对课堂优质教学模式、优质物理课堂案例的搜集

3.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指标》的编制

第四章 影响建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因素的调查和分析

4.1 调查设计和实施

4.1.1 问卷调查

4.1.2 听课记录

4.1.3 教师访谈

4.2 调查统计及分析

4.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剖析

第五章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及对策

5.1 “点”的掌握

5.1.1 重视课堂准备环节

5.1.2 画龙“点”睛,让学生明确重、难点,顺利掌握重、难点

5.1.3 注意知识点的归类和梳理

5.1.4 合理进行能力点的训练

5.2 “量”的控制

5.2.1 针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选择合适的“知识量”

5.2.2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练习量”

5.2.3 针对不同课型和要求,安排合适的“探究量”

5.3 “度”的把握

5.3.1 教学任务应难易适度

5.3.2 有效提高课堂互动度

5.4 “法”的运用

5.4.1 从生活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体验

5.4.2 开放课堂,坚持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5.4.3 教学方法应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5.4.4 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预习、复习方法

5.4.5 好的教学方法应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5.4.6 发挥实验法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5.5 “情”的培养

5.5.1 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

5.5.2 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5.5.3 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

5.5.4 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6.1 教学设计案例1

6.2 教学设计案例2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的收获和体会

7.2 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不仅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缺少自主思考、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基于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2001年,我国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学要实现“四个转变”。然而,新教改实施十年多来,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这无疑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有关。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甚至高效,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应追求的目标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效课堂”呼之欲出。笔者试图通过本研究,对建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本论文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研究建构高效课堂的时代背景及意义,简述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
  第二章是研究综述与相关理论依据。首先简介了西方对“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的研究;其次简介了我国尤其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关于“高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探索和研究;接着界定了关于“高效物理课堂”的相关概念,简述了作为本研究理论依据的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信息加工等学习理论。
  第三章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指标的编制。通过对有关课堂优质教学模式、优质物理课堂案例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编制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指标》,并对指标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解读。
  第四章是影响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以扬州市新华中学为例,通过问卷、随堂听课、教师访谈等形式对影响建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按“点量度法情”五个维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最后总结归纳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剖析。
  第五章是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及对策。结合较多的教学实例有针对性地从“点量度法情”五个维度提出了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及对策。
  第六章是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根据第五章的实现途径及对策,提供了两个教学设计案例,说明这些途径和对策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
  第七章是结束语,对本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反思了研究的不足,对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作出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