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人大立法辩论制度的建构
【6h】

论我国人大立法辩论制度的建构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人大立法辩论制度的涵义

(一)立法辩论制度的含义

(二)人大立法辩论的含义和特征

(三)人大立法辩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二、人大立法辩论制度建构的意义

(一)人大立法辩论符合现代民主宪政理念

(二)人大立法辩论促使代表充分行使权利,提升自我素质

(三)人大立法辩论有助于提高审议质量,体现立法科学性

(四)人大立法辩论有利于平衡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三、建构人大立法辩论制度的障碍

(一)政治体制遏制人大立法辩论制度的建立

(二)人大立法辩论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三)传统文化阻碍辩论的形成

(四)人大代表政治素养无法满足辩论的条件

四、建构人大立法辩论制度的现实基础

(一)建立立法辩论是我国人大制度的题中之义

(二)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为立法辩论预留了制度空间

(三)人大代表的结构变化为立法辩论创造了组织保障

(四)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为立法辩论提供了社会支持

五、人大立法辩论制度的构建

(一)人大立法辩论的适用范围

(二)人大立法辩论的步骤

(三)人大立法辩论应遵循的规则

(四)人大立法辩论的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人大立法权处于我国立法体系中的最顶层,也是人民代表大会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但其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效用,远未企及应有的宪定地位。立法辩论制度的建构,一方面旨在从内部提升人大运行的效率和代表的素质;另一方面也试图借此从外部增强人大的话语权。立法辩论制度同时也是现代议会民主与正当性的要求。作为民意代表机关,人大必须广泛吸取公众的意见,立足于人民的利益充分而有效地行使立法权。
  我国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使人大立法辩论制度的确立面临一些障碍,但现有机制中也不乏有利的因素,甚至已经产生实践的萌芽。基于立法辩论制度起源、完善于国外议会,我们应当结合国情予以适当的参考借鉴。在我国的政治框架内,力求搭建起人大立法辩论的适用范围、运行规则、保障措施等一系列完整的立法辩论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