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汉语错序结构阅读的眼动特征及其认知模型建构
【6h】

英汉语错序结构阅读的眼动特征及其认知模型建构

代理获取

摘要

对错序语言现象的正式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Rawlinson在其题为The significance of letter position in word recognition的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字母移位(letter transposition)的概念。他认为单词中间字母随意排序对熟练阅读者理解印刷文本的影响很小。此后大约三十年的时间内,人们对错序语言现象的关注极少。2003年9月,国外的语言研究论坛上流传着一个名为“剑桥大学效应(Cambridge University effect)”的语段。该语段表明,只要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和尾字母的位置保持不变,其他字母位置的变化对阅读的影响不大。该语段的广泛传播使错序语符不影响理解作为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重新激发了学者们对错序语符研究的兴趣,并获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然而,纵观学者们对不同语言错序现象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研究呈现碎片化,缺乏有效的综合。这不仅表现在对错序语符现象研究的极不平衡上,而且也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各种语言中可能出现的错序类型进行详尽的归纳分类,更没有为不影响理解的语符错序划出一个有限波动范围。一方面,与拼音文字字母换位词丰富的研究成果相比,其他非拼音文字错序现象的研究就显得相当贫乏,从跨语言的角度对错序语符的加工进行深入系统的对比研究更是属于空白。尽管所有的文字系统都普遍存在位置分配上的感知不确定性,但是不同语言的具体特征会制约它的语符换位效应。另一方面,以往的研究视角比较单一,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深受形式主义模块论的影响,把语言单位割裂成音、形、义三个方面,以词汇识别或词汇判断为主要研究手段,以反应时为主要分析指标,分析字母移位对词汇编码的影响,缺乏结合最新的语言学理论对语符错序不影响理解的现象进行深层次分析。
  因此,本课题根据构式语法对语言单位的划分,对英语和汉语中可能出现的语符错序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分类,以正常的英汉熟练阅读者为研究对象,采用Tobii T120眼动仪为记录工具,对英汉错序句阅读的眼动特征和错序句的语义建构过程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英语和汉语中可能出现的错序类型有哪些?
  (2)英语和汉语错序结构阅读的整体眼动特征有何特点?
  (3)英语和汉语不同类型的错序结构的局部眼动特征有何特点?
  (4)如何衡定英语和汉语的错序变体能够激活相关语义表征的有限波动范围?
  (5)读者是如何实现英汉语错序结构的语义建构的?
  通过对实验材料的设计、眼动数据的详细分析讨论以及创建错序结构语义建构模型,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首先,基于象征单位和构式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来讲,英语和汉语的错序类型都可以分为象征单位内的语符错序、象征单位之间的语符错序、构式内的语符错序和构式之间的语符错序四大类。在每一个小类的划分上,由于正字法的不同产生了具体不同的类别。总体来看,英语的错序类型主要集中在象征单位内的语符换位和象征单位之间的语符换位上,而汉语的错序类型主要集中在象征单位内的语符换位上。
  其次,从整体眼动特征来看,英语和汉语四种类型的错序使句子的阅读速度、注视密度、眼跳幅度和回视次数均受到影响。总体来讲,象征单位内的语符换位和构式内的语符换位对各项眼动指标的影响要明显小于象征单位之间的语符换位和构式之间的语符换位。不论在一维的线性拼音文字中还是在二维的图形文字中,受人类知觉广度的影响,跨越了象征单位边界和构式边界的语符换位都会导致阅读速度和眼跳幅度的显著下降、注视密度和回视次数的显著增加。但是,得益于汉语在视觉的形义认知感受方面的优势,语符换位对汉语句子阅读的整体影响都要小于语符换位对英语句子阅读的影响,这尤其体现在回视次数上。在英语各类错序句中,回视次数比正常句子的阅读增加了约2.3倍,但是在汉语的各类错序句中,回视次数只比正常句子增加了约0.3倍。
  第三,从局部眼动特征来看,不是所有的错序变体都可以激活原型象征单位的语义表征。英汉错序语符因换位单位的身份和位置的不同对总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的影响完全不同。总体来讲,对于象征单位内的语符错序,英汉错序变体的加工难度因换位涉及到的字母数量、换位语符在空间位置上的临近性以及错序变体在视觉感知上的相似性而异,即换位涉及到字母数量越少,换位语符在空间位置上越临近,错序变体在视觉感知上与原型象征单位越相似,加工难度就越小。反之亦然。在象征单位之间的语符错序中,错序变体的加工难度因换位涉及到的象征单位的数量而异,即换位涉及到的象征单位越多,对整词识别的难度就越大。
  第四,从错序句阅读理解的正确率来看,英汉象征单位内和构式内的语符错序对阅读理解正确率的影响较小,都达到了90%以上。对于象征单位之间和构式之间的语符错序来讲,英语错序句阅读理解的正确率很低,分别为51%和46%。而汉语错序句阅读理解的正确率依旧较高,分别达到了94%和72%。表明了汉语在视觉的形义认知感受方面具有优势,容错性强,对句子语义的通达不易受到语符换位的影响。
  最后,从错序结构的语义建构来看,尽管英语与汉语在词汇的自然属性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在句子意义的建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两者都适用的基本规则(Rayner,1995,1998)。错序结构的阅读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过程,错序结构的语义建构过程就是基于中央凹注视与副中央凹预视的视觉和眼动神经的生物学基础上,读者利用来自语言材料的信息,对用作语核的象征单位出现的构式类型和语义关系进行同步预测,并依据语言相似的“原型—变体”关系和组配的“自主—依存”关系,结合长时记忆中的百科知识,通过回视、增加注视点的手段,经过推理加工,在大脑中对错序变体和依存结构详述位出现的位置进行调变、重组,快速从错序的语符表达中建构出有序的语义表征。总之,错序结构的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创造性的理解过程。在有限波动范围内,只要语义饱和,语符错序的句子也是有意义的,至少是可以解读的。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研究内容方面。基于过往的研究,我们将错序语符的研究范围拓展到对英汉两种不同语系和不同书写系统的语言的对比研究,开创了错序语言现象研究的新维度,改善了英汉错序语符研究极不平衡的现状,填补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系统对比研究的空白。尽管不同语言的具体特征会制约它的语符换位效应,但是所有的文字系统都普遍存在位置分配上的感知不确定性。本研究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出发,从象征单位和构式两个层面对英汉错序语符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分类,不仅统一了标准,而且突破了传统研究的局限,拓展了错序语符研究的内容,把错序语符的研究从相似的“原型—变体”关系扩展到了组配的“自主—依存”关系,为错序语符现象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新的研究路径,使错序语符的研究更加系统化,也更加有利于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系统的对比研究。
  其次,在研究方法方面。我们采取眼动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通过眼动追踪测量了被试在阅读英汉错序结构时的眼动特征,并选用了七个不同的眼动指标,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深入系统分析了英汉不同类型的错序对阅读的影响程度,不仅为英汉错序结构理解的认知框架提供实证支持,避免了认知研究的主观性,而且也为不影响理解的错序语符划出了一个有限的波动范围,探明了英汉语言系统中位置编码的灵活程度和容错程度,对语言识别程序和语言理解程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最后,在理论建构方面。在眼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认知语言学、阅读心理学以及阅读中的眼动控制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了英汉错序结构的认知加工过程和语义建构过程,创建了英汉错序结构的语义建构模型。以此说明了语言结构、认知系统和视觉系统之间是如何协同作用、排除干扰,从错序的语言符号中快速提取有序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整合成一个连贯的语义表征的,为其他文字错序语符现象的研究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分析阐释框架。
  总之,本研究对错序语符不影响理解的现象做出了全新的、较有力的解释,帮助人们从个别的、特殊的语言现象推导出对一般语言事实的理解,深化了人们对大脑加工语言的基本认知规律的认识,也为探究人脑快速加工语言信息的奥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同时,本研究对语言教学、诵读困难者的治疗以及人工智能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