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视仪式对国家认同的建构——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直播为例
【6h】

电视仪式对国家认同的建构——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直播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认同对人类生存有着必要意义,这源于人类的社会本质。对于个体来说,人类只有确定了自我的归属和边界才能获得心灵的归属;对于国家来说,一国只有同时得到本国国民和国际社会的认同才能得以存续。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急剧扩张,我国的政治主权、文化主权等受到严峻挑战,国家认同危机愈发严重。因而,建构国家认同成了我国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总的来说,政府教育和大众媒介宣传是国家认同建构的两大重要途径。电视作为最贴近大众生活的媒介,能跨越地理界限,将国家这个政治意念转化成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某些盛大事件的电视直播,能邀请受众广泛参与其中,在特定情境下产生心理共鸣、共享意义,我们把这种“重大事件的直播”称为电视仪式。电视仪式通过怎样的具体途径来传递国家意志、构建国家认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所在。
  本文选取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12月13日和2015年12月13日电视直播为样本,以电视媒介的符号系统为研究工具,主要运用符号学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考察两次电视直播仪式如何对国家认同进行构建。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进行阐述:
  第一章主要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动机以及研究方法,同时概述了国内外关于“中国国家认同”、“媒介仪式”、“电视仪式与国家认同”的研究状况。
  第二章主要从理论上对“电视仪式”和“国家认同”进行了梳理。本章首先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回答了“是什么”;其次,本章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结合凯瑞的“仪式传播观”回答了“电视仪式为什么能建构国家认同”;最后,在文献阅读基础上总结了“一般大众媒介怎样建构国家认同”的几种途径,并指出电视媒介以自身符号系统作为具体建构工具。
  第三章和第四章以电视媒介的画面、言语文本、音乐三大符号系统为具体工具,分析了“公祭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四大途径。其中,第三章主要阐述了日本“他者”的形象塑造、“自我”形象的塑造两大途径。第四章则主要阐述了“集体记忆”的塑造、仪式直播本身两大途径。
  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和建言。笔者再次强调了电视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重要意义,同时对“公祭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总结,也对本次研究的不足做了一些建言。
  本研究着重“电视仪式”这一狭小领域,通过具体的电视仪式分析国家认同的构建途径,期盼对相关研究有所增益,也希望能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国梦有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