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回避制度的关系基础——民事诉讼角度的思考
【6h】

回避制度的关系基础——民事诉讼角度的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人类关系、行为偏私和法律制度

(一)纷繁复杂的人类关系

1、人类关系的基本形态

2、社会关系的根源

(二)人类关系与人类行为的互动

(三)人类关系滋生人类行为的偏私

1、人类关系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2、人类关系产生的偏私

(四)基于亲疏关系的制度遏制

二、回避制度构建的关系基础

(一)亲属关系

(二)利害关系

(三)情感关系

(四)行为意义上的其他关系

三、中国制度下的关系脉络

(一)我国制度演变中的关系

(二)中国式民事审判回避制度关系基础的不足

1、亲属关系上的考量

2、情感关系上的考量

3、利害关系上的考量

4、其他关系上的考量

四、关系角度的制度完善和改进

(一)亲属关系的罗列

(二)利害关系的具体修正

1、审判委员会的影响

2、执行人员和书记员的范围

3、检察院的影响

(三)情感关系具体化

1、经历方面的规避

2、改变内心印象的偏私

(四)对其他关系的指引

1、传统性事由的具体化

2、社会舆论的考虑

3、行政现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司法审判实践中的回避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制度,以保证当事人的权利和审判结果的公正性。审判人员在出现法律规定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判决的情形时应当回避。基于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审判回避的认识不足,有必要从人类关系的角度分析思考回避制度,维护审判活动的中立性。
  本文从人类关系的基本类型出发,采用解释学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人类关系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由人类行为的偏私探究人类关系,进而发现影响回避制度构建的关系基础。从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情感关系和其他关系这四个方面研究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审判回避制度的关系脉络,考量其局限性,从关系基础的角度提出立法的改进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