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卧底采访面临指控的刑事抗辩规则研究
【6h】

卧底采访面临指控的刑事抗辩规则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问题的由来

(二)卧底采访概念辨析

(三)卧底采访刑事抗辩的程序法范畴

第一章 卧底采访面临的刑事指控困境

(一)卧底采访面临的刑事指控类型

(二)卧底采访面临刑事指控的原因

(三)卧底采访抗辩的正当性

第二章 卧底采访抗辩理论体系构建

(一)卧底采访抗辩与卧底采访抗辩事由的概念

(二)卧底采访抗辩的性质

(三)卧底采访抗辩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卧底采访的抗辩事由构成

(一)卧底采访无罪抗辩事由

(二)卧底采访罪轻抗辩事由

(三)卧底采访抗辩的滥用事由

第四章 卧底采访抗辩规则构建

(一)卧底采访抗辩的提出

(二)卧底采访抗辩证明责任

(三)卧底采访抗辩证明标准

(四)卧底采访的抗辩后果

第五章 卧底采访的运行规则

(一)权利要件——独立的卧底采访权

(二)主体要件——记者的职务行为

(三)主观要件——良好动机

(四)客体要件——针对不法行为

(五)客观要件——维护公共利益

(六)义务要件——协助调查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件1:

展开▼

摘要

2015年6月,《南方都市报》记者卧底替考组织参加高考的消息一出,引发全国对卧底采访合法与否的大讨论。卧底采访,新闻学上称为介入式隐性采访,指记者有意隐瞒身份,直接介入事件获取新闻信息的采访手段。卧底采访通常针对的都是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行为而进行的,比如民事领域的食品安全,刑事领域的毒品类犯罪等。记者在进行卧底采访时,可能因为行为失当而面临刑事指控,如因加入毒贩组织涉嫌相关犯罪等。究其原因,一是我国新闻立法缺失;二是记者自身行为失当;三是刑事法中缺乏违法阻却事由。
  但无论从历史发展还是社会现状来看,卧底采访都有其存在的基础。它帮助新闻媒体更好地实现舆论监督,曝光违法犯罪行为,倒逼司法和制度改革,维护公民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在这个过程中,维护公共利益是新闻媒体的义务,也是宪法赋予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的目的所在,更是本文研究卧底采访抗辩的依据所在。
  从程序法的角度来考量卧底采访的刑事抗辩,必须以刑事实体法的理论为基础。刑事实体法中的实质违法性理论、谦抑精神、利益平衡原则及动机理论都为卧底采访抗辩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具有公共利益属性的卧底采访有了抗辩的可能性。在理论依据和案例实践中,笔者总结出适用于无罪抗辩和罪轻抗辩的抗辩事由,还有一些不能以卧底采访作为抗辩事由的情形。
  从程序法的角度看,首先,卧底采访抗辩属于辩方的积极抗辩,它能在控方所主张的犯罪事实外提出一个关于卧底采访这种可宽恕事由的新的争点,从而实现被告人无罪或罪轻的抗辩目的。与此同时,积极抗辩的启动也将带来证明责任的转移和控辩双方不同的证明内容、证明标准和证明结果。
  最后,笔者通过对卧底采访的研究,提出卧底采访的六要件作为构成正当性卧底采访的必备条件,为卧底采访的有序运行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