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对比研究
【6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现状与进展

2.定义及面临的问题

2.1 骨质疏松症

2.2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2.3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3.影像学检查

3.1 X线检查

3.2 CT检查

3.3 MRI检查

4 治疗方式

4.1 非手术治疗方式

4.2 手术治疗

4.3 骨水泥的作用机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术后及出院后随访

1.4 主要临床评定标准

1.5.主要影像学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

2.2 并发症

3.讨论

3.1 椎体成形术的优缺点及适应症

3.2 保守治疗的优缺点

4.OVCF并发症的处理

5.问题与展望

6.不足之处

7.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保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探讨两种治疗方式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的临床意义,同时分析各自适应症及存在的临床问题。
  研究方法:本研究收录了苏州中医医院骨科2011年12月至2013年04月收治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病例,其中采用保守治疗患者30例,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55-84岁;采用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患者40例,男性6例,女性34例,年龄61-83岁;所有患者中单椎体骨折患者56例,双椎体骨折14例,三椎体及三个以上椎体骨折患者未收录,合并陈旧性骨折病史患者3例,受伤椎体节段范围T10-L4;其中有30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分别着重对患者卧床时间、VAS、JOA评分、椎体高度丢失率(L%)、后凸cobb角改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观察对比,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共计7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个月,手术治疗组40例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行PVP术治疗后第1天疼痛及胸腰部活动即有明显改善,VAS平均分值从术前8.41下降至2.39(平均下降6.02),JOA平均分值从术前6.39升高至9.82(平均升高3.43);保守治疗组30例患者治疗后1天VAS及JOA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1月变化明显(P<0.05),至3个月、6个月时各项指标与手术治疗组接近,但无显著差异。手术治疗组术后的Cobb角和椎体高度丢失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保守治疗组治疗后1日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月开始出现改善(P<0.05);手术治疗组病人的L值和Cobb角均小于保守治疗组(P<0.05),说明手术组在椎体高度恢复和矫正畸形方面优于保守治疗组;手术组病人住院卧床时间为3.4±1.1天,保守为56.8±14.2天,手术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保守组(P<0.05),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5%略低于保守组的16.7%(P<0.05).
  研究结论:保守治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同时对于患者经济负担小,对于广大患者适用率高,但是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椎体成形术优点是可以迅速缓解甚至解除患者疼痛,恢复及维持椎体高度,增强椎体稳定性,防止后凸畸形及椎体再骨折的发生,但是手术本身也有微创、且费用较高,对于患者经济负担较大。由此可见,保守治疗与椎体成形术各有优缺点,两种治疗方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患者均有疗效,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最适宜的治疗方案,需要遵守辨证施治的原则,同时结合患者的意愿、要求及经济能力进行定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