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西葡萄生长后期3种烂果病害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6h】

江西葡萄生长后期3种烂果病害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写词及英汉对照

第一章文献综述

1葡萄生产后期烂果病害概况

2 葡萄苦腐病研究进展

3 葡萄白腐病研究进展

4 葡萄溃瘍病研究进展

5 本论文研究背景及研宄内容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7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葡萄苦腐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葡萄白腐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葡萄溃痕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葡萄,是江西近年发展较快的果树树种之一,然而,随着其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在生产中容易出现挂果后期的大量腐烂问题,对葡萄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有关葡萄挂果后期的腐烂问题,国内外研究较少。本论文在前期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拟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江西3种主要葡萄烂果病害即苦腐病、白腐病和溃疡病进行了病原种类归属鉴定,并对其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葡萄苦腐病菌的分子检测技术和7种杀菌剂对栗生垫壳孢的室内毒力进行了研究,获得如下研究结果:
  (1)通过病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并依据病菌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结合ITS、LSU等序列分析,确定引起我省葡萄苦腐病病原为Greeneria uvicola-,葡萄白腐病病原鉴定为白腐垫壳孢(Coniella diplodiella)和栗生垫壳孢(C.castaneicola),其中白腐垫壳孢是主要病原菌(占87.1%);葡萄溃疡病病原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可可球二孢菌(Lasiodiplodiatheobromae)和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parvum),各类型菌落的分出占有率分别为83.8%、2.7%、13.5%。
  (2)在生物学特性实验中,G.MWco/fl菌丝生长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在5~32℃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53℃、lOmin;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该菌丝的生长无显著影响;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牛肉膏。C.castaneicola菌丝生长以AEA培养基为最适;能有效利用多种糖和氮源,分别以甘露醇和NH4N03最佳;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菌丝生长喜酸性环境,最适pH4~6;12h光暗交替更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58℃、10min。B.dothidea菌丝生长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在10~32℃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致死温度为54℃、10min;最适pH值为8;全光照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最佳碳氮源分别为甘露醇和牛肉膏。
  (3)通过设计G.uvicola特异性检测引物GF3(5’-GGTGGCCCTGTAAACT CTTGT-3’)和GR3(5’-TGATCCGAGGTCAACTTTCAG-3’),建立了G.uvicola巢式PCR、实时焚光PCR检测体系;在C.castaneicola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实验中,氟环唑SC、氟硅唑EC对C.有着很强的毒力,EC5Q值分别为0.0719、0.0876jig/mL。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