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常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政策影响研究
【6h】

常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政策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言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国外研究进展

1.2.2国内研究进展

1.3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

1.3.1研究内容

1.3.2技术路线

1.3.3研究数据来源

1.3.4论文组织结构

1.4本章小结

第二章常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2.1研究区域概况

2.2 2002年~2006年常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2.2.1土地利用数量变化

2.2.2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土地利用变化传统驱动力分析

3.1自然因素

3.1.1 气候

3.1.2地形地貌

3.1.3自然资源

3.2社会经济因素

3.2.1人口增长

3.2.2经济发展

3.2.3工业化与城市化

3.3常州市土地(耕地)利用变化传统驱动力分析

3.3.1主成分分析

3.3.2耕地变化预测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土地利用变化的政策影响研究

4.1政策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4.2政策要素体系结构

4.2.1政策目标

4.2.2政策工具

4.2.3政策主体

4.2.4不确定事件

4.3土地利用变化的政策要素体系构建

4.4常州市耕地变化的政策政策工具影响过程传导分析

4.4.1准备金率

4.4.2耕地占用补偿制度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4.4.3地方政府投资

4.4.4土地出让

4.4.5地方产业结构政策调整

4.4.6不确定事件

4.5常州市2002年~2006年耕地变化情况

4.6常州市耕地利用变化情况的政策影响分析

4.6.1货币金融工具

4.6.2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4.6.3地方政府投资

4.6.4土地出让

4.6.5地方产业政策

4.7常州市耕地变化政策影响因素评价

4.8实例研究—以常州市青龙乡土地利用变化为例

4.8.1数据说明

4.8.2研究方法

4.8.3监督分类

4.8.4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政策影响分析

4.9本章小结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江苏省常州市作为目标研究区域,主要研究其2002年~2006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除了考虑社会经济数据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还应考虑政策影响因素。 本文以1996年~2006年间常州市耕地变化情况为例,首先对其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沿用前人研究方法,利用1996年-2001年耕地变化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以此推算2002年~2006年耕地变化数量,并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针对两者差值,本文认为政策影响因素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文章综合介绍了政策因素体系结构,提出在进行政策影响因素分析的过程中,以政策工具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此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政策因素影响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常州市耕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说明。 在进行政策影响因素分析的过程中,本文利用GIS的相关研究手段与方法,综合运用监督分类对遥感影像进行信息提取,并且结合制图分析,对特定区域(常州市青龙乡)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可视化表达,并结合相关政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说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