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卡拉玛佐夫兄弟》创作中的聚和性
【6h】

《卡拉玛佐夫兄弟》创作中的聚和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国内研究概况

(一)研究的初始阶段(1918—1949)

(二)研究的曲折发展(1950—1989)

(三)研究的当代繁荣(1990年至今)

二、俄国研究概况

三、西方研究概况

四、本文研究的目的

第一章 现实层面

一、现实层面中的共时性

(一)同一空间中多种思想的聚和

(二)多种思想在同一形象身上的聚和

(三)共时性的其他表现

二、现实层面中的历时性

(一)人物经历的介绍和精神的发展

(二)统一语境下的历时性

第二章 超越现实层面

一、俄罗斯文学的宗教文化语境

二、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宗教

三、神性与精神的永生

第三章 潜意识层面

一、潜意识的起源和发展

二、《卡拉玛佐夫兄弟》中的潜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文学天才,是俄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诗学艺术和丰富的思想创作了多部价值非凡的文学作品,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的作品也为后世的文学研究者们留下了广阔的研究空间,而他独特深邃的宗教思想更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是其文学创作的主题和核心。长篇小说《卡拉玛佐夫兄弟》作为作家一生心灵探索的总结,作为最能体现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艺术的代表作,更是一直为研究者们所关注、所探究。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巴赫金就把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诗学结构称之为“复调”,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艺术构造具有“共时性”的特征,是在同一空间中各种思想同时发声的“复调”小说。这一评价得到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普遍认同。当代研究者们沿着“复调”的方向继续深入挖掘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艺术。然而,笔者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艺术不仅仅具有共时性的特征,还具有“历时性”和“聚和性”特征。
  为了分析和揭示《卡拉玛佐夫兄弟》中的“聚和性”意识,笔者将从小说中同时共存的由下往上的三个精神层面来进行分析,分别是潜意识层面、现实层面和超越现实层面。小说是在统一的宗教语境下,三种层面意识的聚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