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涡轮叶间超紧凑燃烧室研究
【6h】

涡轮叶间超紧凑燃烧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涡轮叶间超紧凑燃烧原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本模型与基本概念

2.1 数学模型

2.2 物理模型

2.3 性能参数

2.4 几何模型

第三章 不同工况下涡轮叶间超紧凑燃烧室TIB-3C模型的数值模拟

3.1 TIB-3C燃烧室模型计算域网格与参数条件

3.2主次流量分配对涡轮叶间超紧凑燃烧室TIB-3C模型性能的影响

3.3操作压力对涡轮叶间超紧凑燃烧室TIB-3C模型性能的影响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涡轮叶间超紧凑燃烧室三维TIB-3C模型的实验设计

4.1三维TIB-3C燃烧室模型试验目的与技术方案

4.2三维TIB-3C燃烧室模型的试验结果与验证性分析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燃-涡轮叶间补燃一体化燃烧室MC-TIB中不同结构对燃烧性能影响

5.1 MC-TIB燃烧室网格模型与参数设置

5.2 燃烧环长宽比对MC-TIB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

5.3 燃烧环射流角对MC-TIB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主要研究成果

6.2 主要研究结论

6.3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展开▼

摘要

涡轮叶间超紧凑燃烧室作为一种新型燃烧室,以其结构紧凑,燃烧效率高,压力损失小的特点应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设计了涡轮叶间燃烧室的试验件模型(Turbine inter-Blade Burner with3Cavities,简称TIB-3C)以及与之配套的试验系统,进行了初步的验证性试验测量,并且利用CFD软件FLUENT对试验件简化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流量分配与操作压力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此外,本文针对不同结构的主燃(Main Combustor,MC)-涡轮叶间补燃(Turbine inter-Blade Burner,TIB)一体化燃烧室(简称MC-TIB)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主要研究了燃烧环长宽比以及燃烧环射流角对主燃-涡轮叶间补燃一体化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本文首先研究了燃烧工况对涡轮叶间超紧凑燃烧室(TIB-3C)的影响,发现:(1)在总流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适当提高二次流流量,有利于提高出口速度,改善出口温度分布,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出口污染物污染物NOx、CO以及UHC的排放,并且在较高二次流流量工况下,出口径向平均温度分布较理想,有利于燃烧室的设计;(2)适当的增加燃烧室的操作压力有利于总压损失的减少,提高燃烧效率,提高出口温度,减少污染物CO以及UHC的排放。
  随后,本文对涡轮叶间超紧凑燃烧室TIB-3C模型进行了试验件的设计,并且进行了以验证性为目的的初步试验,试验成果包括:(1)设计了燃烧环射流角度组合45°&55、燃烧环长宽比0.6、涡轮导向器采用带凹槽的弯曲叶片、加入了预旋叶片的涡轮叶间超紧凑燃烧室试验件(TIB-3C)模型;(2)设计了针对涡轮叶间超紧凑燃烧室试验件(TIB-3C)的试验系统(3)保持总流量不变,减少主流流量,增加二次流流量,会导致总压损失增大,并且与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对比发现,相对误差在10%左右,二者吻合较好。(4)涡轮导向器叶片温度分布的试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相比,相对误差在18%左右,试验得出的结论与数值计算的结果吻合较好。
  最后,本文对不同结构的主燃-涡轮叶间补燃一体化燃烧室(MC-TIB)燃烧室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1)MC-TIB的燃烧环长宽比直接影响了补燃室中燃烧反应的空间尺度,对燃烧特性产生直接的影响,提高燃烧环长宽比,有利于提高出口速度,改善出口速度分布,增加出口温度,减少压力损失;降低燃烧环长宽比,有利于强化主次流掺混,改善温度分布,降低污染物NOx以及UHC排放;(2)MC-TIB燃烧室的燃烧环射流角度直接影响燃烧环内流体的流场分布,对燃烧性能造成影响,适当的增大射流角度,有利于提高出口速度,改善速度分布,减少UHC排放;减小射流角度,有利于提高出口温度,改善出口温度分布,降低NOx污染物排放;射流角度的改变对压力损失的影响较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