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某市安责险推行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6h】

某市安责险推行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组织架构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安责险理论基础

2.1 基本理论

2.1.1 安责险概念

2.1.2 安责险推行中涉及的相关方及其作用

2.2 安责险推行的必要性分析

2.2.1 安贵险对比其他安全相关险种的优势分析

2.2.2 推行安全生产责任险的意义

第3章 某市安责险推行的现状分析

3.1 某市安责险推行情况

3.1.1 实施方案

3.1.2 某市安贵险推行现状

3.2 某市安责险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安责险产品及其推行方案中存在的问篡

3.2.2 安责险推行涉及的相关方中的问题

3.2.3 法律法规依据不足,执法监管困难

3.3 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3.1 安责险产品创新机制缺乏,安全生产人才参与感较低

3.3.2 宣传效果差

3.3.2 激励机制不完善

3.3.3 立法机制不完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策研究

4.1 安责险产品及其推行方案的完善研究

4.1.1 安责险产品创新方向研究

4.1.2 风险管理基金使用方案研究

4.1.3 费率浮动评价机制研究

4.2 安责险宣传机制研究

4.2.1 基于鱼骨图分析法的安责险宣传效果不良原因研究

4.2.2 安责险宣传的目标对象

4.2.3 安责险宣传策略

4.3 安责险激励机制研究

4.3.1 企业安全激励机制研究

4.3.2 政府安全激励机制研究

4.3.3 安全生产专家安全激励机制研究

4.4 安责险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研究

4.4.1 优惠政策

4.4.2 强制政策法规

4.4.3 法律法规中应进一步具体化的内容

第5章 安责险信息系统功能初步研究

5.1 开发安责险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5.2 系统设计要求

5.2.1 某市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说明

5.2.2 保险机构期望该系统具有的功能说明

5.3 基于某市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安责险管理功能实现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工业化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工业化进程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也不断出现。近年来,安全生产责任险(简称安责险)也应运而生。国家、各省、市先后出台了一些促进安责险推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但由于目前安责险在国内的推行和应用模式尚不成熟,安责险在企业的投保率并不理想,研究高效的安责险应用模式已经成为实现“安全与保险互利”的关键点。
  论文首先将安责险与其他安全相关的险种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安责险具有理赔及时、风险保障额度大、保费额度小、盘活大额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等优点,论证了安责险推行的必要性。
  其次,对某市2014年度安责险推行情况进行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某市安责险推行中存在安责险方案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投保意愿不强、相关方积极性不高、非危化行业推行阻力大等问题。而导致此类问题的原因是:安责险产品方案不完善、某市安责险宣传效果不明显、激励机制不健全、安责险推行的法律法规依据不充分等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论文从产品方案、宣传模式、激励机制、法规政策四个方面进行对策研究。研究成果为:1)产品方案要进行险种创新进而满足市场需求;引入保险证券化提升安责险风险抵御能力;风险管理基金使用方案应该明确基金的具体用途及其监管组织;费率浮动机制应引入专家打分法等等。2)宣传对象不应仅限于企业负责人;宣传策略应采取印制宣传小礼品、媒体宣传、联动宣传等手段。3)针对企业采用安全管理基金返还、投保与安评及标准化挂钩、隐患举报奖励等激励机制;针对政府部门进行安责险绩效指标改革的激励机制;针对安全生产专家采取声誉激励、创新激励等激励机制;针对保险机构采取服务质量反馈与薪酬挂钩、复合人才等激励机制。4)针对事故风险系数大的企业及公共聚集场所设立强制投保的法律法规;针对经济基础差的企业推行合理的优惠政策等等。
  最后,为了使安责险推行效率更高,事故预防功能更明显,论文提出基于某市现有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增加安责险信息管理的功能的设想。该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企业基础信息模块、线上办理安责险业务模块、宣传模块、激励模块、反馈功能模块等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