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动画角色设计研究
【6h】

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动画角色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儿童动画角色设计分析

2.1 儿童发展心理学

2.1.1 儿童视知觉心理学

2.1.2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2.2 儿童心理学导入动画角色设计的必要性

2.2.1 角色设计对儿童影响的深入性、广泛性

2.2.2 动画角色设计现状

2.2.3 动画角色设计影响儿童行为和语言

2.2.4 动画角色设计影响儿童思维方方式

第三章 儿童视知觉对角色造型设计影响

3.1 儿童对色彩的认识与角色造型

3.1.1 儿童对角色色彩的诉求

3.1.2 角色色彩运用注意问题

3.2 儿童对图形的认识与角色造型

3.2.2 儿童对相似轮廓辨识度

3.3 儿童对媒介的认识与角色造型

3.3.1 儿童接触风格“动画短片”现状

3.3.2 媒介多样性与儿童视觉审美

第四章 基于儿童认知的角色性格塑造

4.1 角色造型与角色性格关系

4.1.1 角色造型与性格的统一

4.1.2 角色性格对造型的颠覆

4.2 儿童认知心理决定角色性格设计

4.2.2 动画角色设计的娱乐化探讨

4.3 儿童认知与动画角色的分级制度

4.3.1 国内外动画分级现状

4.3.2 动画不分级的危害

第五章 基于儿童认知的角色设计建议

5.1 儿童动画角色视觉设计建议

5.2 儿童动画角色语言与行为设计建议

5.3 儿童动画角色性格设计建议

5.4 儿童动画分级制度建议

第六章 总结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随着国产动画的蓬勃发展,儿童动画充斥着媒体。面对这样巨大的信息冲击,儿童很自然地对动画角色产生了情感需求,其认知也受到动画角色设计的影响。动画角色设计作为动画制作的核心之一,影响着儿童的审美素养、语言和行为,甚至思维方式。因此,我们要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出发对动画角色进行设计,不仅要创作出儿童喜欢的动画角色,更要创造出适合儿童认知水平的动画角色。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动画角色设计现状中的弊端,然后从儿童视知觉特点与儿童发展心理理论出发去探究儿童动画中的角色设计:从儿童视知觉特点讨论了动画角色色彩、造型和媒介的选择与运用;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出发,探究了动画角色性格设计与造型的关系、性格设计的极端性问题、角色“纯娱乐化”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动画分级制度的讨论。最后提出对动画角色设计在视觉设计、行为和语言设计、性格设计以及动画分级制度等方面的建议,希望寻找出一条更合理的儿童动画角色的创作之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