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书”中涉诗问题研究
【6h】

“四书”中涉诗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部分:涉诗数量统计与分类

一、《四书》中涉诗问题的数量统计

二、《四书》中涉诗问题的分类

三、《四书》引诗、用诗问题

第二部分《四书》诗评、诗教问题

一、诗评问题

二、诗教问题

三、解诗问题

四、诗文互证的问题

五、佚诗问题

第三部分:“诗之为经”的几条路

一、诗之为经的阶段性实现过程

二、从引诗、用诗看诗之为经

三、以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看诗之为经

结 论:《四书》中涉诗问题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四书中涉及诗经的有关问题为对象展开研究,其创新点有三: 首先对四书中涉诗次数进行精确统计,并以此纠正傅斯年先生在《诗经讲义稿》中统计不准和其它几种版本涉及此问题时相互差异的问题。 其次,通过诗文互证,以《孟子》中的论述去审查清·钱澄之在《田间诗学》中否定朱熹《诗集传》里认定文王的灵台、灵沼、灵囿非一处之说,从而分析学术上的“各执一端”对后学传播的误导和影响。 其三,依据发生情境原生态,对《论语》中两个诗学观点“切磋琢磨”说进行模拟分析。进而知陈良运先生在《中国诗学批评史》中认为“切磋琢磨”是指孔子所说的“富而好礼”,应该是对《论语·学而篇第一》中那段文字的误读,《论语》中子贡引《诗经·卫风·淇澳》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这里的“斯”当指孔子与弟子之间那种相互论学、启发、提升、精益求精的当时情景,而不应是确指“富而好礼”或是其它什么。 关于《论语·八佾篇第三》有“子夏问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日:“给事后素”,这里“素以为绚兮”,历来被认为是佚诗,但是本研究考查《诗经·卫风·硕人》通篇,感到如果有这一句,基本上属于画蛇添足或狗尾续貂,与全诗通篇游离,当属于后人评价这首诗的一句带兮字的感叹评语,也可能就是孔子诗教时的一句注评,但或许被再后人一同抄下,掺入原诗,或许就是弟子未懂向孔子求教,而孔子又换了一个说法,阐明前一个说法,用“绘事后素”解“素以为绚”,也未可知。虽然我的分析合乎情理,但还未能有力证支撑,故未深论。听说国内有些学者也论及此,但未见到。另外,以文证诗,还以《孟子》中的“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证《邶风·柏舟》中主人公非朱熹所说的“妇人不得志于其夫”。 论文其它部分论及了诗之为经的过程和论通篇观照四书涉及的诗对解读四书的意义,这样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或不无小补云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