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下的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6h】

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下的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

2.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访谈法

一、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和发展

(一)探究式教学

1.探究、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3.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4.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二)生物探究式教学

1.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历程

2.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界定

二、我国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三、生物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框架——逆向教学设计

(一)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对比

(二)逆向课程设计的程序分析

(三)逆向课程设计的框架

1.威金斯和麦克泰的框架

2.詹尼斯·斯考隆(Janiee Skowron)的框架

3.本研究所采用的课程设计框架

四、以逆向教学设计为依据的生物教学设计个案

(一)设计内容的选定和分析

(二)具体设计思路

1.期望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的描述

2.完成目标的证据——评估

3.课程设计

(三)完整的逆向课程设计

1.设计框架

2.评价部分资料

3.具体教学设计

(四)一线教师的评价

五、研究结论

(一)对逆向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1.一切教学设计都必须指向教学目标

2.评价是课程设计的一部分,先于课程的实施

3.教材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的

(二)逆向教学设计原理给予生物探究式课程设计的启示

1.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也不能忽视结果

2.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缜密的课程设计

(三)研究者的收获

1.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达成目标而非教完内容

2.一节好课不仅是需要教师头脑灵活,还在于事先的仔细琢磨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新课程改革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强调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知识,与此相对应,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作为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将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基本理念之一。由此,关于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还是存在着教学效率偏低的情况,其实际效果令人堪忧!
  逆向课程设计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威金斯和麦克泰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设计理论,它以“明确教学目标——指向目标的评价设计——具体课程设计”的思路对课程的设计进行思考,强调对课程的预设,其中的评价、课程设计均指向教学目标,而此对解决探究式教学因“重过程、轻结果”及评价混乱而产生的教学低效性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以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为出发点,在研究国外相关的设计框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情况,经仔细研究重新设计出适于一线教师理解应用的逆向课程设框架图,并据此对《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中第二课时进行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深入挖掘基于标准的教学目标,选择指向目标的评价方式,并对课程作出整体性的设计,力图使整节课都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组织,借此来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使探究式教学真正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