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lc在非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6h】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lc在非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及饲料配制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

1.2.2 标本的提取

1.2.3 生化指标的检测

1.2.4 肝组织病理学检测

1.2.5 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

1.2.6 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含量

1.2.7 肝组织PPARγ及SREBP-1c免疫组化

1.2.8 RT-PCR

1.2.9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2.2 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水平的变化

2.3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学形态变化

2.3.1 肝脏肉眼观察

2.3.2 HE染色

2.4 各组大鼠肝脏TNF-α结果

2.5 各组大鼠肝脏PPARγ和SREBP-1c免疫组化结果

2.6 各组大鼠肝脏SREBP-1c和PPARγ的RT-PCR结果

2.7 ALT、AST、T G、T C和TNF-α在大鼠血清中表达的相互关系

2.8 SREBP-1c、PPARγ与TNF-α在大鼠肝细胞中表达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过氧化物酶殖物激活受体γ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二者在NAFLD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予以40%CCL4皮下注射每周2次和高脂饲料复合喂食以获得NAFLD大鼠模型,运用酶法分析各组在2、4、6、8周4个时间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ELISA方法检测各观察点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及RT-PCR方法分析肝组织PPARγ和SREBP-1c的表达情况。
   结果:
   1、随着造模时间延长,实验组大鼠肝脏脂肪变越来越明显,血清ALT、AST、TG、TC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在实验组大鼠肝细胞中TNF-α从第2周起就开始有较弱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SREBP-1c早期表达于细胞质中,第2周末即可见棕黄色颗粒此种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强,并强于对照组(p<0.05),至第8周末细胞质中可见大量棕褐色颗粒沉积,同时大部分细胞核也呈阳性着色(p<0.05)。而实验组PPARγ在4周末表达方开始增强,肝细胞质中棕黄色颗粒增多。随着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加重,PPARγ表达增强,第8周末细胞质中可见大量棕褐色颗粒沉积(p<0.05)。
   5、RT-PCR检测到2周末实验组大鼠肝组织SREBP-1c mRNA转录开始增多,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T-PCR检测大鼠肝脏PPARγ的表达情况发现:实验组各组间PPARγ mRNA从4周开始表达增加,此时mRNA转录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随脂肪肝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随着脂肪肝造模时间延长,炎症坏死逐渐明显,肝损害逐渐加重。实验组大鼠ALT、AST、TG及TC逐渐升高,血清TNF-α亦呈上升趋势。统计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α与ALT、AST、TG、T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P<0.05;0.863、P<0.05;0.356、P<0.05;0.786、P<0.05。相关性分析RT-PCR结果发现SREBP-1c、PPAR.γ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51,P<0.05。进一步分析SREBP-1c、PPARγ的RT-PCR.结果与血清TNF-α结果亦呈正相关,TNF-α与SREBP-1c、PPAR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0.903(P<0.05)。
   结论:
   1、PPARγ和SREBP-1c、TNF-α可作为敏感的指标反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情况。
   2、PPARγ和SREBP-1c与肝细胞病变程度有很好的一致性关系,两者可能协同作用参与并促进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进一步提示抑制PPARγ和SREBP-1c的不适当表达可能是预防和治疗NAFLD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推测SREBP-1c与PPARγ也参与了炎症坏死,抑制其表达可能抑制了细胞对多种炎症刺激的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