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伪随机复合频率旋转电磁场驱灭鼠的实验研究
【6h】

伪随机复合频率旋转电磁场驱灭鼠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 鼠害的影响

1.2.2 防治鼠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构架

第二章 极低频电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2.1 极低频电磁场对鼠类神经系统的影响

2.2 极低频电磁场对鼠类生殖系统的影响

2.2.1 极低频电磁场对雄鼠生殖的影响

2.2.2 极低频电磁场对雌鼠生殖和子代的影响

2.3 影响机制的研究

2.4 靶向频率的选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材料

3.1 实验动物

3.2 实验环境

3.3 实验设备

3.3.1 STD-1-24型电磁场驱灭鼠装置

3.3.2 图像记录仪器

3.3.3 生物芯片制作设备

3.3.4 生物显微镜

3.4 实验试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方案

4.1 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

4.1.1 实验原理

4.1.2 实验目标

4.1.3 实验方法

4.2 实验技术路线

4.3 实验内容

4.3.1 散养辐射实验组

4.3.2 圈养辐射实验组

4.3.3 空白对照组

4.4 生物组织切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

5.1 驱鼠效果研究

5.1.1 对小鼠进食取向的影响

5.1.2 对小鼠行为活动的影响

5.1.3 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5.2 灭鼠效果研究

5.2.1 对内脏器官的影响

5.2.2 对雌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5.2.3 对雄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散养辐射组小鼠进出地极板情况统计表

附录2:睾丸曲精小管中细胞个数及面积统计数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是目前电磁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结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针对伪随机复合频率旋转电磁场对啮齿类动物的生物毒性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为STD-1-24系统的驱灭鼠效果提供实验数据。
   本文首先在大量参考文献资料和前人实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神经系统、学习记忆能力和生殖系统等几个方面研究了电磁场对鼠类的毒性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和公害性影响考虑选择靶向频率0~128Hz。
   根据动物毒性试验原则确定了实验方案,将60只成年KM种小白鼠随机分成散养辐射组、圈养辐射组和对照组,散养辐射组放置在一半有电磁场辐射、一半非电磁场辐射的大空间环境中,并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圈养辐射组暴露在伪随机复合频率旋转电磁场辐射的环境中,24小时受电磁场辐射;对照组安排在无辐射区,饲养环境与圈养辐射组相同。在辐射期间观察小鼠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活动,持续90天;第91天处死所有小鼠,提取内脏器官和生殖器官(包括雌鼠的卵巢和子宫,雄鼠的睾丸和附睾),制成生物组织切片,利用电子显微镜获取所需图片并对其进行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对小鼠体重变化、行为活动、雄鼠睾丸曲精小管细胞个数及面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伪随机复合频率旋转电磁场辐射对小鼠产生了明显的生物毒性影响:散养辐射组小鼠进食尽量远离辐射区;辐射组小鼠的精神状态较对照组萎靡,追逐交配行为减少,活动率降低;体重变化差异显著,实验组整体偏重;睾丸曲精小管中细胞个数及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知伪随机复合频率旋转电磁场有明显的驱、灭鼠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