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研究
【6h】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概况

1.1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概况

1.1.1絮凝剂产生菌的种类

1.1.2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和结构特性

1.1.3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1.2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应用现状

1.2.1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因素

1.2.2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能力的因素

1.2.3微生物絮凝剂的提纯

1.2.4微生物絮凝剂在实际中的应用

1.3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研究目的及内容

1.3.2实验方案

第二章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2.1微生物的分离

2.1.1实验材料

2.1.2实验方法

2.1.3分离结果

2.2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

2.2.1实验材料

2.2.2实验方法

2.2.3筛选结果

2.3絮凝剂产生菌的鉴定

2.3.1实验材料

2.3.2实验方法

2.3.3实验结果

2.4小结

第三章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及生长特性研究

3.1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优化

3.1.1正交实验设计

3.1.2正交实验结果

3.1.3正交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3.1.4正交实验结果的水平效应分析

3.2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研究

3.2.1培养液初始pH值的影响

3.2.2摇床转速的影响

3.2.3水浴温度的影响

3.2.4培养基种类的影响

3.2.5培养基各组分的影响

3.2.6 M-26和M-30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研究

3.3絮凝剂产生菌的生长特性研究

3.3.1实验方法

3.3.2实验结果

3.3.3实验结果分析

3.4小结

第四章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应用研究

4.1絮凝活性的分布

4.1.1絮凝活性分布的测定

4.1.2实验结果及讨论

4.2絮凝剂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影响因素研究

4.2.1絮凝剂样品的制备

4.2.2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4.2.3 pH体系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4.2.4高岭土粒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4.2.5高岭土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4.2.6金属离子的添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4.3絮凝剂处理其它废水的实验研究

4.4絮凝剂的稳定性研究

4.5小结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文通过一系列实验,从多种样品中广泛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共筛得絮凝率为70%以上的絮凝剂产生菌12株,10株为霉菌,分别为M-5、M-12、M-17、M-19、M-25、M-26、M-30、M-37、M-44和M-47,2株为细菌,分别为B-60和枯草芽孢杆菌.其中M-25、M-26和M-30产生的絮凝剂絮凝率达到90%以上,经进一步鉴定,确认了 3株菌分属于曲霉属、弯孢霉属和青霉属.M-26和M-30为本实验首次发现可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利用正交实验对霉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产絮凝剂培养条件影响的重要性顺序.在此基础上,开展单因素实验进一步研究确定了菌株M-25、M-26和M-30的最佳培养条件.对M-17、M-25、M-26和M-30这4株霉菌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培养过程中,发酵液的絮凝率随菌生长量的增加同步升高,表明絮凝活性物质是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合成物,而非微生物的细胞自溶物.通过霉菌产生的絮凝剂的活性分布研究表明,M-17、M-25、M-26和M-30这4株霉菌产生的絮凝剂的活性成分大部分存在于上清液中,只有约5~10%存在于洗涤后的菌细胞中,未接种的培养液几乎不含絮凝成分.对菌株M-25产生的絮凝剂处理高岭土悬浊液得到了最佳的应用条件.该絮凝剂在不添加任何助凝剂的情况下,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投加量仅为1.5~2.0mL/L,优于文献报道值.该生物絮凝剂对多种悬浊液、菌悬液和胶体溶液均有良好的絮凝净化效果,表明该生物絮凝剂具有高效絮凝性和广范围的适用性.该微生物絮凝剂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