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的灵魂的拷问者——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叙事伦理
【6h】

人的灵魂的拷问者——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叙事伦理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1章 拷问灵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1.1 伦理问题的提出

1.1.1 萌芽期

1.1.2 定型期

1.2 探索伦理问题的原因

1.2.2 个人的道德与情感需要

第2章 小说中的伦理思考

2.1 自由与善恶

2.1.1 自由之于人的可能性

2.1.2 自由的分岔路——善与恶

2.2 自杀与杀人

2.3 怜悯之爱

2.3.1 爱的积极意义

2.3.2 孩子——天使

第3章 伦理与小说叙事

3.1 叙述者传达的伦理意蕴

3.1.1 全知叙述者的伦理旨归

3.1.2 人物叙述者的伦理对抗

3.2 时间艺术营造的伦理冲突

3.2.1 心理时间突显的伦理问题

3.2.2 共时艺术折射的道德感受

3.3 对话与独白彰显的伦理态度

3.3.1 对话与伦理困境

3.3.2 独白与宗教伦理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白痴》等。他不仅是伟大的作家,也是卓越的伦理学家。在作品中,他总是把主人公放在伦理困境中考验他们,让他们受尽煎熬和挣扎的痛苦,再浴火重生。
  自由与善恶、自杀与杀人、怜悯之爱是陀氏作品的伦理主题。上帝赋予人自由之后,自由成为善恶的起点。人在自由之路上遭遇善与恶的岔路口。选择恶的主人公们经过受难又走向善,而他们走向善的过程就成了艰难的伦理净化。而像索尼娅、阿辽沙、梅什金等上帝之“善”的化身,他们用温情的怜悯之爱给走上歧途的人带去光明和温暖。
  陀氏也是伟大的叙事艺术家,他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阐述了他对自由与善恶、自杀与杀人、怜悯之爱的理解与思考。在他的作品中,全知叙述者与人物叙述者交替出现,全知叙述者以上帝的口吻想要建立他作为上帝的权威,但人物叙述者都有自己的伦理观念,他们在众声喧哗中肢解着全知叙述者的伦理旨归,形成了多声部的对话。陀氏特别注重对人物心理的挖掘,他常常把人物的心理时间拉长,故事时间缩短,导致客观时间线索的模糊。陀氏对时间的另一个运用就是共时艺术,他善于控制矛盾集中爆发的大局面,在这样的场景中,众多人物七嘴八舌的为伦理问题争论不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对话性伦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