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人与社会的博弈——论康拉德《胜利》中海斯特的角色转换
【6h】

个人与社会的博弈——论康拉德《胜利》中海斯特的角色转换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Role Stereotype:A Conceited Pessimist

1.1 Over Innocence for Special Family

1.2 Wandering with the Last Words of Heyst’s Father

Chapter Two Role Conflict:A Reticent Victim

2.1 Rejection by Others as an Alien

2.2 Confusion for the Frustrated Explorations and Rumors

Chapter Three Role Failure:The Spiritual Victor

3.1 Failure in front of Love and Evil

3.2 Triumph by Self-immolation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致谢

Informative Abstract in Chinese

Résuméand Publications since Entering the Program

展开▼

摘要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英国现代小说界的先驱人物,堪称人类心灵的探索者。《胜利》是他的后期代表作之一,故事主要围绕主人公厄尔索·海斯特四处漂泊而又似乎屡屡受挫的人生经历而展开。虽然作品中对爱情故事的浓墨重彩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是该作品就整体而言,探讨的主题仍然归属于社会问题。他把人物对爱情的追索过程和人性上的精神旅程结合起来,赋予小说揭露社会问题的意义。二十世纪初的英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的动荡带给人们文化与人性上的冲突,使人们经历着社会转变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阵痛。因此,在康拉德所著《胜利》一书之中,我们以这部作品中人物的角色转换为研究对象,来窥探爱德华时期英国的社会现状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首次将其引进社会心理学的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G.H.米德。角色理论就是研究个体在互动过程中扮演角色及其活动规律的理论。个体的角色扮演受自己所处环境、角色期待和规范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逐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而且通常一个人会经常变换自己的角色,也就是进行角色转换。角色转换通常在客观的社会条件、人文环境和角色扮演者主观因素的制约下不断地发生变化,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本文以角色转换为切入点,按情节发展的顺序,从主人公海斯特的成长和生活环境、社会和历史语境、作者对人物的塑造心境三个方面来探究他所扮演的角色,即从自负的悲观者、沉默的受害者和人性的胜利者三个角色来呈现他在自我角色上的定型、冲突到失败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以讨论海斯特平凡而又曲折的一生,折射出英国爱德华时期人们的生存境况与思想精神方面的特点。
  首先,本文从人物的成长环境入手分析海斯特自负的悲观者角色。个人成长环境的特殊性造成海斯特以父亲为旨与世隔绝地生活,致使他将自我角色的定位限定于对父亲的学习和模仿并且对此深信不疑。接着,文章探讨了主人公试图融入社会却屡受挫败的受害者角色。走入社会后被人群排斥甚至否定引起海斯特对自我角色的质疑和思考。虽然付诸行动却又一次次地遭遇失败,最终无力反抗,陷入角色迷茫。最后,文章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个角度来剖析海斯特所扮演的精神上的胜利者这个角色。就康拉德来说,整个故事的发展与他自身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发展息息相关,以一场大火结束整个故事,不仅代表主人公生命的终止,理想的幻灭,也代表着作者希望的寄托。在结论部分,文章认为《胜利》中海斯特的一生短暂而痛苦,这样的局面归根结底是由于自我个性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无法达成融合。主人公最终选择用自焚的方式表明自己灵魂的“苏醒”,向世人宣告了他在精神与人格上的“胜利”。他在角色形象上的变化不仅揭示了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普遍面临精神上的困境,也从侧面折射出康拉德对社会道德与主流价值观念提出的质疑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道德发展前景的一种乐观期望,以及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呼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