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评价
【6h】

湖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 言

1.1国外加强学生营养工作概况

1.2国内加强学生营养工作概况

1.3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

1.4湖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概况

1.5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2.3 研究内容及测量方法

2.4 质量控制与伦理原则

2.5 评价指标与采用标准

2.6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湖南省”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监测学生基本情况

3.2湖南省试点县中小学生体格发育状况及干预效果分析

3.3湖南省试点县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异常情况及干预效果

3.4湖南省试点县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变动趋势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4.1湖南省试点县中小学生体格发育状况评价

4.2 湖南省试点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评价

4.3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变化趋势分析

4.4 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4.5 相关建议

4.6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关于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文献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调查湖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状况,对比分析2015年(“营养改善计划”实施3年后)湖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身高、体重相比于2012年(“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变化以及与2014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身高、体重的差距;比较湖南省“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后营养不良﹑超重肥胖﹑贫血率等指标变化趋势,评价湖南省“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效果。分析数据来源、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针对干预效果及数据收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有针对性改善营养教育、更有效进行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中湖南省37个“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的监测数据,包括2012-2015年湖南省37个试点县(含3个重点监测县)1572所学校中的义务教育学生的身高、体重及血红蛋白等相关营养监测指标。纳入本文统计分析的湖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数据样本分别是2012年58096人、2013年83217人、2014年82579人、2015年65321人。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构成比等对相关指标进行描述;营养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及“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评价及变动趋势研究采用?2检验;湖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生长发育情况与全国水平的对比采用单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1.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义务教育学生的身高体重水平有所增长,但与2014年全国水平相比,湖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各年龄段男生和女生的身高、体重均普遍低于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平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即2012年营养正常的人数占77.19%,营养不良人数占13.96%,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8.85%,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的营养不良率和超重肥胖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贫血率为24.16%,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的贫血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营养改善计划”实施3年后,即2015学年营养正常的人数占71.40%,营养不良人数占16.33%,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12.27%,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的营养不良率和超重肥胖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贫血率为9.11%,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的贫血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营养改善计划”实施3年来,营养不良中生长迟缓检出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而轻度消瘦和中度消瘦的检出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各年龄各学年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学龄生长迟缓和消瘦检出率较高;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总体呈逐年递增的趋势(P<0.05),且各年龄段间超重肥胖情况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低年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高年级学生;与2012学年(干预前)相比,2013学年、2014学年和2015学年学龄儿童的贫血率呈显著下降(P<0.05),且各年龄段间贫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湖南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生长发育情况较不理想,即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后,平均水平仍低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2.湖南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的现象同时存在,“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未能使学生营养不良率得到大幅度的改善;3.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短期内难以取得明显成效,符合人体营养状况改变的一般规律,总结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为今后“营养改善计划”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