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清民国时期湘乡教育研究(1895-1949)
【6h】

晚清民国时期湘乡教育研究(1895-1949)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晚清民国湘乡教育发展概况及特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晚清民国时期湘乡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二章影响晚清民国时期湘乡教育发展的原因

第一节推动晚清民国时期湘乡教育发展的原因

第二节制约晚清民国时期湘乡教育长足发展的因素

第三章晚清民国时期的湘乡名校

第一节东山精舍和东山高等小学堂

第二节陶龛学校和罗辀重的素养教育思想

第三节私立春元中学和毁家兴学的蒋显曾

第四章对晚清民国时期湘乡教育的整体评价

第一节晚清民国时期湘乡教育在同期湖南教育中的定位

第二节晚清民国时期湘乡教育研究的现当代价值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展开▼

摘要

湘乡是湖南省中部的一个大县,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私塾、书院为主的封建传统教育。晚清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湘乡人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心驱使下率先兴办近代新式教育,引领近代教育改革新潮流。此后的半个多世纪,湘乡人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抓住机遇,艰难经营,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办学风气,因此虽然近代教育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晚清民国时期(1895—1949年)的教育以其鲜明的特色和不俗的成绩在全省乃至全国引人瞩目。其中,中小学教育一直处于全省领先地位,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涌现出一个热心办学的教育家群体和可歌可泣的教育业绩。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名校省内外闻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在今天仍具有借鉴和激励的作用。近代湘军的崛起,教育救国思潮的传播,政府官员的推动,热心办学人士的群策群力是打造近代湘乡教育辉煌的原因。但近代湘乡教育在曲折中艰难发展,时遭顿挫;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差异,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差异,同类学校之间的差异都显著存在,学校的数量和办学质量的矛盾没有很好地解决。教育的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且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政局不稳、社会动荡、经济落后等因素是制约湘乡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湘乡一批省内外闻名的名校包括开近代教育先河的东山精舍和领袖、将军、诗人、学者摇篮的东山高等小学堂,著名教育家罗辀重创办的以血性教育和素质教育闻名全国的陶龛学校,毁家兴学的蒋显曾和湘乡唯一的私立完全中学—春元中学是其中杰出的典范,他们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湘乡教育在湖南全省教育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它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较好地反映了同时期湖南全省教育的整体面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对湘乡教育的个案分析就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通过对晚清民国时期湘乡教育和当代湘乡教育成就和缺点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晚清民国时期研究湘乡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当代湘乡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广提供历史借鉴和精神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