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传统戏曲声乐艺术及其对现当代民族声乐的启示——以郭兰英演唱艺术为例
【6h】

中国传统戏曲声乐艺术及其对现当代民族声乐的启示——以郭兰英演唱艺术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1.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实际意义

2.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2.1 中国现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状况

2.2 国内研究现状

传统戏曲声乐以情为核心的演唱原则和润腔技法

1.1 传统戏曲声乐以情为核心的演唱原则

1.1.1 唱曲宜有曲情

1.1.3 技巧役情

1.2 传统戏曲声乐中的润腔

1.2.1 润腔的概念

1.2.2 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

1.2.3 润腔有利于字的情真意切

第二章 传统戏曲声乐中的气息与字声技巧

2.1 传统戏曲声乐中的气息

2.1.1 气走丹田

2.1.2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

2.1.3 以情引气、因气出声

2.2 传统戏曲声乐中的字声技巧

2.2.1 “头腹尾”唱字技巧

2.2.2 明四声、调平仄

2.2.3 以字生情、情真意切

第三章 传统戏曲声乐中形体表演

3.1 形体动作表演的分类

3.1.1 表情与眼神

3.1.2 身段、手势

3.2 以行动情、行情兼备

3.2.1 创造视听双效情感体验

3.2.2 身心统一,形动于情

第四章 郭兰英二度创作——“戏转歌”的典范

4.1 郭兰英的艺术生涯

4.2 郭兰英二度创造中对戏曲技巧的吸收

4.2.1 精到的咬字吐字技巧

4.2.2 注重曲情的表达

4.2.3 郭兰英融戏曲“做功”于民族歌剧

4.2.4 绝妙的润腔技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民族声乐作为中国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情感,一定要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才能够长足发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民族声乐的出路,并不能一味地追求西方演唱理论和方法,而是要根植于中国传统声乐文化,寻求民族声乐的文化本源,传承中华民族声乐的艺术精华。中国传统戏曲声乐研究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精髓,是我国声乐家和理论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总结的结果,是体现我国民族声乐风格最重要的元素,挖掘传统戏曲声乐理论中的精华,借鉴这些宝贵经验,才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最根本的发展之路。
  声乐本身是一门情感艺术,它描述情、更表现情。具体地说,它是通过语言表达情感,通过行为动作展现情感。“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技巧役情,”在我国传统戏曲声乐理论中,情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而当今,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重技轻情比较严重,在演唱技术上争比高低,甚至歌词都唱的不够清楚,更不深入钻研作品的风格韵味和情感表现。正因为没有体现自身的演唱情感,即使声音训练非常规范,但作品演绎出现却是“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效果。在我国传统戏曲演唱中,却是最忌讳“千人一样”,声乐演唱通过二度创作显得灵活自由。在演唱时讲究“字”的运用,运用“字正腔圆”的演唱法则,歌词语言字清意切;演唱时追求“无音不饰,无腔不圆”灵活的润腔技巧,体现语言的风格和韵味;运用舞台形体动作塑造人物形象,更深刻地表达作品情感。因此,从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中需求民族声乐的出路,不愧为明智之举。
  本文第一章主要梳理我国传统戏曲声乐研究发展及阐述传统声乐理论以情为中心的演唱原则以及传统戏曲声乐中的润腔技巧。第二、三章,以“情”为核心,从传统戏曲歌唱的子声技巧和气息、形体表演,探索传统声乐研究与现代民族声乐的内在联系,挖掘声乐二度创作的深度。第四章以郭兰英“戏转歌”的演唱家为例,探讨她在二度创作中将戏曲演唱艺术的精髓成功地转嫁于现代歌曲演唱,独具特色,证实民族声乐根植于传统戏曲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