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汉理工大学艺设学院设计工作室交往空间优化方法研究
【6h】

武汉理工大学艺设学院设计工作室交往空间优化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大学设计学院工作室往空间的概念的界定

1.3.1交往的定义

1.3.2人际交往重要性的探究

1.3.3当代的人际交往形式

1.3.4高等学校中的交往活动分析

1.3.5大学设计学院工作室特有的空间概念及场所精神

1.3.6空间环境对交流的影响

1.4大学设计学院工作室的交往空间研究的目的

1.5大学设计学院工作室的交往空间研究的方法

1.6大学设计学院工作室的交往空间研究框架

第二章 大学工作室交往方式的发展探究和影响因素

2.1大学工作室空间的发展探究

2.1.1封闭型的大学工作室空间

2.1.2半开敞型的大学工作室

2.1.3现代型大学开放的工作室形式

2.2影响大学设计学院工作室设计的因素

2.2.1当代设计类院校的教育办学理念的要求

2.2.2不同人为活动类型下对工作室交往空间的需求

2.3工作室交往空间的相关理论研究

2.3.1工作室就是同学交往的空间

2.3.2扬·盖尔《交往与空间》里的环境行为学

2.3.3空间里愉悦感的理论探究

第三章 大学工作室的交往空间形态分析和组合

3.1工作室交往空间的构成要素

3.2大学工作室的交往空间形态分析

3.2.1室内的共享空间

3.2.2廊道空间

3.2.3前院空间

3.2.4内庭院与后院

3.3大学设计学院工作室交往空间的优化组合

3.3.1营造工作室交往空间的序列感

3.3.2增强工作室交往空间的层次感

3.3.3工作室内部交往空间隔断与交融

3.4创造空间优化的工作室空间

第四章 从实例中发现总结工作室交往空间现存问题

4.1学生对当下校园教学建筑中交往空间的评价调查

4.2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作室调研分析

4.2总结现如今高校工作室交往空间的现存问题

4.2.1校园及专业学科特色弱

4.2.2功能分区不明确

4.2.3缺乏对异型空间的设计

4.2.4空间弹性的不足

4.2.5交往空间处在尴尬的位置

4.3工作室交往空间优化的目标

4.3.1保持交往空间的连续性

4.3.2丰富交往空间的多样性

4.3.3提升交往空间的舒适性

第五章 高校工作室交往空间优化方法的提出

5.1空间叠加法

5.2空间分割法

5.3异型空间设计法

5.3.1室内平面异型空间的优化设计

5.3.2室内立面异型空间的优化设计

5.3.3室内顶面异型空间的优化设计

5.3.4室内转接处异型空间的优化设计

5.4元素冲突法

5.4.1元素间造型形态的冲突

5.4.2元素间尺度面积的冲突

5.4.3元素间方向势态的冲突

5.4.4元素间色彩的冲突

5.4.5元素间机理质感的冲突

5.4.6元素间综合要素的冲突

5.5高校工作室交往空间优化流程图

第六章 高校设计工作室交往空间优化设计实例分析

6.1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新校园建设案例分析

6.2高校工作室交往空间设计方法研究总结

6.2.1注重传统工作室文脉的继承与发展

6.2.2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6.2.3使用者参与原则

6.2.4适应性原则

6.2.5整体性原则

6.3对我国高校工作室交往空间的展望与构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知识经济的的大背景下,建设以创新驱动为经济发展引领的新型国家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课题,作为大学的设计学院,是研究设计学科与创新力量的主体,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兵工厂”,承担着创新设计人才输出的重任。而当代大学生在高校工作室中进行的一系列交往活动是获取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设计学院的工作室需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专业化、学科化、开放化、多元化的交往空间。 我国有关高校教育建筑及其空间的研究并不晚,然而由于我国早先时期封建守旧的教育思想限制了其发展,相关理论研究相比于如今的西方国家还很落后,对于高校各空间的设计还停留在整体的规划阶段,很少有细致到各个建筑、各个室内空间的设计,对于建筑及室内缺乏系统的研究。面对这种现状,本文从研究整个高校工作室空间的发展脉络入手,详细分析高校工作室空间的不同空间形态,并以实际案例调研为重点,发现如今高校工作室交往空间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具体详细的空间优化方法。 本文侧重于对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各种工作室进行详细地实例调研,发现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校园及专业学科特色弱、功能分区不明确、缺乏对异型空间的设计、空间弹性的不足、交往空间处在尴尬的位置等,而后提出高校工作室交往空间优化的必要性以及方向目的。根据现有空间优化方法的提炼以及笔者自身实践过程的总结,本文提出了多种适应于高校工作室空间优化的具体方法:空间叠加法、空间分割法、异型空间设计法以及元素冲突法。在文章最后的部分,详细介绍了笔者亲自参与其设计环节的案例,分析空间的布置,空间结构,所运用的空间优化方法等,印证所提出空间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后总结性地提出如今高校工作室交往空间设计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使用者参与原则、适应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等,并对未来我国相关方面的设计提出展望。 希望本文中阐述的有关高校工作室交往空间的现状问题,提出的具体空间优化方法以及关于高校教学空间优化设计的原则能够为我国高校空间的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论的支持,也希望本文中提到的设计案例能够为同类设计项目提供可靠的经验。由于社会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时代也将不断对高校教学空间提出新的要求,笔者也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对本选题展开不屑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