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化场域互动与负熵:历史文化街区昙华林社会资本培育研究
【6h】

文化场域互动与负熵:历史文化街区昙华林社会资本培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治理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社会资本培育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结构安排与创新点

1.4.1 论文结构与安排

1.4.2 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阐释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文化场域

2.1.2 社区社会资本

2.1.3 历史文化街区

2.2 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概述

2.2.1 社会资本理论回眸与解析

2.2.2 社会资本理论的政治学渊源及延展意义

2.2.3 社会资本培育核心要素阐述

2.2.4 社会资本培育与历史文化街区治理之间的作用机理

第3章 昙华林街区概况与公共文化场域互动

3.1 印象昙华林

3.1.1 昙华林街区概况

3.1.2 昙华林街区的治理沿革

3.2 昙华林街区公共文化场域主体互动

3.2.1 昙华林场域文化深挖与互动主体阐述

3.2.2 昙华林街区公共文化场域的互动实践

3.2.3 昙华林街区公共文化场域各行为主体互动实践个案:得胜桥更新改造

3.3 昙华林街区社会资本培育现状及困境分析

3.3.1 昙华林街区治理的社会资本现状

3.3.2 昙华林街区社会资本培育的困境分析

第4章 文化场域互动与负熵:历史文化街区昙华林社会资本培育的新路径

4.1 文化场域互动与社会资本培育的逻辑关联性

4.1.1 文化场域互动之于社会资本培育

4.1.2 社会资本培育之于文化场域互动

4.2 文化场域互动与负熵的动力机制

4.2.1 内在动力机制分析——本质和自觉

4.2.2 外在动力机制分析——刺激和激励

4.3 社区社会资本培育新路径:文化场域互动与负熵

4.3.1 培育社区信任

4.3.2 培育互惠规范

4.3.3 培育社区参与网络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不仅是城市古韵新姿的重要载体,亦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治理的水平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乃至国家的治理水平,是我国战略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近年来,武汉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治理工作。昙华林作为一条拥有璀璨文化和深厚底蕴的历史老街,以其兼包并蓄的精神风貌进入笔者视野。 论文研究中,笔者将视角聚焦于公共文化场域中的特殊载体——历史文化街区,它是社会资本培育和城市社区治理相互交织、碰撞、感染的重要空间。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建成空间的一个重要“场域”,其一切意义都基于公共文化场域主体间或内在互动的熵变情况。论文致力于昙华林街区更新治理的寻根溯源,以及场域中行为主体的互动与联结。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或是社区治理的优化,都应关注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存量”和“增量”的路径研究。社会资本作为“润滑剂”,会聚集更多的社会资源反作用于研究主体。 论文依托昙华林公共文化场域中行为主体的互动熵变情况,尝试挖掘行为主体互动(Bonding&Bridging)与负熵的动力机制(内在本质与自觉,外在刺激与激励)。同时,充分揭示街区治理中社会资本培育的现状及困境,探寻文化场域互动与社会资本培育的逻辑关联性。基于此,论文提出以公共文化场域互动与负熵来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培育社区居民信任关系,增强互惠规范建设,构建健全社区网络,为历史文化街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培育提供“晶体”模式的新路径,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添砖加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