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五四”后迟来的批评——从《学衡》到《国风》时期的柳诒徵
【6h】

“五四”后迟来的批评——从《学衡》到《国风》时期的柳诒徵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前言

一、研究现状

二、本文的一些构想

第一章柳诒徵与《学衡》

一、《学衡》的缘起及宗旨

二、柳诒徵在《学衡》中的地位

三、柳诒徵及其《学衡》同仁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

第二章《国风》时期的柳诒徵

一、《国风》概况

二、作为其精神领袖的柳诒徵

第三章柳诒徵的文化观

一、“中国文化之中心”的孔子观

二、“人情之恒”的伦理观

三、“在乎应用”的历史观

四、“西被”与“西化”

第四章结论

一、柳诒徵思想产生的缘由

二、评价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从柳诒徵所参与创办的《学衡》与《国风》两刊入手,重点考察了在中西文化急剧动荡下,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处于“边缘”地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柳诒徵,是如何选择自己的文化理路、固守自己的文化观。 文章认为柳诒徵的文化观包涵四个方面:一是柳氏的孔子观;二是柳氏的伦理观;三为“在乎应用”的历史观;四是柳氏反对中国文化全盘“西化”说,反而提出“中国文化西被”论,并从历史中寻求论据支持。柳诒徵的这一偏向传统本身的文化观念取向,是明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对的,有为“五四”驳正纠偏的意味。并且柳诒徵的文化保守取向在30年代国家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形下,又有着浓厚的民族主义的底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