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阿米里·巴拉卡诗歌中的黑人民族意识
【6h】

论阿米里·巴拉卡诗歌中的黑人民族意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1.诗歌主题凸显黑人民族意识

1.1黑人的生存困境

1.2黑人的社会理想

1.2.1呼唤自由平等的权利

1.2.2建构黑人的宗教

1.2.3暴力革命实现社会理想

1.3黑人文化寻根

2.反传统的艺术形式革新

2.1黑人民间艺术入诗

2.1.1诗歌口语化

2.1.2诗歌音乐化

2.2富于暗示的隐喻象征

2.2.1自然意象

2.2.2色彩象征

3.审美观照下的革命书写

3.1贯穿始终的黑人民族意识

3.2构建黑人文化体系

3.3诗歌的功能性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阿米里·巴拉卡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黑人艺术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位颇受争议的作家,在亲身投入革命运动的同时发表了大量的诗集、剧本、小说、随笔等,大力倡导黑人美学和黑人民族主义。他的作品,尤其是诗歌,攻击白人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努力构建反映黑人价值观的艺术大厦。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巴拉卡的黑人民族意识在其诗歌主题和创作手法中的体现,考察巴拉卡诗歌在历史语境下的现实意义,重估巴拉卡诗歌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研究诗歌的主题,黑人民族意识是巴拉卡诗歌创作的基石。首先,他真实地描写了黑人人民在美国社会的生存困境;其次,巴拉卡对美好的未来提出了设想,渴望拥有与白人平等的社会权利;在宗教上,他告诫黑人不要受白人的愚弄;为实现理想,巴拉卡呼吁黑人同胞们以暴力推翻白人统治,创造自己的世界。最后,巴拉卡倡导文化寻根,企图建立一种摆脱了白人文化价值观念影响的黑人文化体系。 第二章主要研究诗歌的形式,反传统的艺术形式革新是巴拉卡实现其文学使命的重要手段。他在诗歌中引入了大量具有黑人特质的符号,其意义和风格反映了美国黑人民族特有的言语和思维模式特征。在语言上,巴拉卡除直接使用黑人英语外,还通过同音异义字、双关语、开放式的插入语等方式来突显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张力。在诗歌形式上,巴拉卡吸收借鉴了许多黑人音乐特有的形式与技巧,如使用断奏音、爵士音乐中的敲打声、爵士萨克斯中的雁叫声等,更有许多不受任何语义和语法约束的自由体,语言可以分裂成字母和音节。在修辞手法上,巴拉卡借用隐喻、反讽、象征、对比等艺术手法,来暗示那些隐藏于经验深处的言外之意。 第三章主要研究在黑人民族意识支配下,巴拉卡诗歌创作采用的美学主张。巴拉卡是一个政治态度鲜明的诗人,他直接担负着改造世界的责任,并积极地在自己的诗歌中反映出来。他不仅在主题上描写了黑人的真实生存困境、黑人备受屈辱和苦难的历史、黑人不懈的反种族主义斗争,而且将黑人口头艺术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诗歌创作中,使诗歌朗诵起来就像可以随之起舞的音乐,在思想和艺术性上均体现出一个非裔美国诗人的黑人民族意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