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文化休克现象与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以华中师范大学预科生为例
【6h】

试论文化休克现象与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以华中师范大学预科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引言

1.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

1.2.2 问题访谈

1.2.3 数据统计

2.“文化休克”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2.1 国外研究

2.2 国内研究

2.3 理论支持

2.3.1 阶段论

2.3.2 病理论

2.3.3 成长论

3.研究结果分析和应对策略

3.1 问卷数据统计

3.2 问题访谈结果(根据录音转写)

3.3 留学生生活休克程度和应对策略

3.3.1 留学生生活休克状况及程度分析

3.3.2 留学生生活休克应对策略

3.4 留学生学习休克状况及程度分析

3.4.1 留学生学习休克状况及程度分析

3.4.2 留学生学习休克应对策略

3.5 留学生语言休克程度和应对策略

3.5.1 留学生语言休克状况及程度分析

3.5.2 留学生语言休克应对策略

3.6 留学生内在感情及价值观休克

3.6.1 留学生内在感情及价值观休克程度分析

3.6.2 留学生内在感情及价值观休克应对策略

3.7 海外生活经历、性别与留学生文化休克

3.7.1 海外生活经历与文化休克

3.7.2 性别与文化休克

4.研究结果给予留学生教学和管理的启示

4.1 文化休克给予留学生教学的启示

4.1.1 给予对外汉语教师的启示

4.1.2 给予设计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启示

4.2 文化休克给予留学生管理的启示

4.2.1 刚柔并济,张弛有度

4.2.2 提倡换位思考,强化服务意识

4.2.3 尊重文化差异,酌情考虑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每天都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由于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方式等原因,交际中难免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为使交际顺利,人们不得不采取某些手段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美国人类学家Oberg首先提出“文化休克”这一概念,将“文化休克”定义为因为人们突然失去了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和标志所导致的一种精神焦虑。继他之后,莱斯加德(Lysgaard,S.)约翰格兰霍恩和珍妮格兰霍恩(John T.Gullahorn& Jeanne E.Gulahor n)分别从U型曲线模式和W型曲线模型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研究。随着研究的细化,有些学者开始专门研究文化休克与二语习得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递增。现阶段无论是生源人数还是生源地区数,均创历史新高。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群体之一的留学生,他们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必然跟本国有很大的区别,部分留学生很难快速适应新环境,严重者甚至出现焦虑、恐慌、萎靡不振等现象,即所谓的文化休克。为了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改进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我们有必要对留学生的文化休克程度进行调查。本文主要通过对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预科班学生进行文化休克现象调查,力图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预科生文化休克程度(2)预科生文化休克问题解决对策(3)文化休克对预科生教学和管理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