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
【6h】

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1.高校图书馆

2.校园文化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五)创新点和不足

1.本文的创新点

2.本文的不足之处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由其本质功能所决定的

1.高校图书馆的性质

2.高校图书馆的职能

(二)当代高校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1.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

2.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教育机构

3.高校图书馆是文化学术信息的前沿阵地

4.高校图书馆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品质

1.高校校园文化的性质

2.高校校园文化的职能

3.校园文化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对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现状调查

1.黄河科技学院及图书馆简介

2.调查目的

3.调查对象

4.调查方法及内容

(二)总结并分析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类型

2.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馆藏资源不够健全

2.环境氛围不够优雅

3.条件设施不够完善

4.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5.读者活动过于单一

四、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面I晦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时期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1.“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给校园文化建设迎来新方向

2.“自媒体时代”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思路

3.科技发展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载体

(二)新时期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1.高校体制改革使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发生转变

2.社会转型使高校校园文化价值冲突加剧

五、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例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正常开展要求完善图书馆条件设施

(二)塑造高品位校园文化迫切需要加强图书馆环境氛围建设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保证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提出新要求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

(五)丰富多彩的图书馆读者活动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1.认知拓展类活动加强高校学生的认知能力

2.情感教育类活动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

3.审美情趣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样性

(六)科技进步给高校图书馆宣传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载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校园伤害事件在媒体上得到了曝光。那一幕幕血淋淋的事实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高等教育在重视学科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道德意识、审美情趣教育。同时校园伤害事件的频发也说明,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已经出现了偏差,个别学生甚至产生了人格障碍。由此可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仍是当前大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是全校的文化、信息中心和大学生开展文化活动的第二课堂。在高校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图书馆应该加强其在校园认知文化、价值文化和审美文化三个方面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加强教育职能,让学生在接受优秀校园文化的熏陶的同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本文结合自己高校图书馆教师的工作实践,以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图书馆学相关知识为理论基础,对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笔者以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角度,对高校图书馆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对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就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图书馆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第三部分,通过对黄河科技学院的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不同角度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了解,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汇总,进而提出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影响因素。第四部分,指出在信息互联化、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高校应该加强对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认识,加快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第五部分,在前文的理论分析基础上,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提出了图书馆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并对效果进行了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