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
【6h】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有效教学内涵的界定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

1.重大国策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社会各媒介积极跟进

3.学校教育的强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程的关联

1.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2.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层次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生语文素养

二、高中语文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归因

(一)调查研究设计

1.调查研究对象

2.调查研究内容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现状调查的结果与问题分析

1.学习现状及问题分析

2.教导现状及问题分析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心理隔阂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浅薄

3.教学目标重应试轻素养

4.教学方法单一

三、基于提升语文素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教学策略

(一)情境式教学策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会和认同

(二)多层次教学策略丰富高中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

(三)质疑式与对照式教学策略发展高中生多重语文素养

(四)活动式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日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瞩目。高中语文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高中语文课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面广泛存在教学目标功利化、教学手段机械化、教学内容应试化,学生缺乏兴趣、积淀浅薄、无法提升素养等诸多弊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要实现科学有效,就需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发展性学习,用自强不息、有容乃大、豁达乐观、求真务实等基本精神来浸染其精神品格,发展其素养,这种传承才是有意义的。
  首先,借用文献法厘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教学和高中生语文素养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指明方向。接着,选取了襄阳市C校这所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该校19位语文教师进行访谈,分析高中语文课程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旨在发现目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弊病。解决问题的环节,总体依据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思路。一方面,用有效教学原理的核心理论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另一方面,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尝试用情境式教学、多层次教学、质疑式教学、对照式教学、活动式教学这五种指导性策略来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实施对策。
  高中语文课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只有依据有效教学的科学原理并结合教学实践做有个性的发挥,不断地创新和优化教学策略,才会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真正的弘扬,同时也在促进中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