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中国(1949--2019)农业立法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研究
【6h】

新中国(1949--2019)农业立法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声明

摘要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问题的由来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3国内外研究述评

1.3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3.1选题目的

1.3.2选题意义

1.4方法与路线

1.4.1研究方法

1.4.2路线

1.5创新点与难点

1.5.1研究的创新之处

1.5.2研究难点

第二章新中国农业立法概况及现状

2.1农业立法的概况与相关理论

2.1.1新中国农业立法的概念分析

2.1.2新中国农业立法的相关理论分析

2.2农业立法的作用与类型分析

2.2.1新中国农业立法的作用

2.2.2新中国农业立法的分类: “一中心四要素”

第三章新中国农村治理立法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

3.1新中国农村治理立法概述

3.2.1一元到多元:多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法律轨迹

3.2.2多维治理结构下多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效果评价

3.3农村多元治理立法的规制困境

3.3.1治理主体多元:开发性治理中社区自治与政府管理的博弈

3.3.2治理关系多维:市场机制下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抵牾

3.3.3治理环境多样:法治语境下乡村治理文化与法律规则的冲突

3.4农村多元治理软性立法的介入趋势

3.4.1自治:乡村治理中硬法规则的介入与遵循

3.4.2法治:法律权威下软法治理的规则与理由

3.4.3德治: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法价值转变

第四章新中国农业土地立法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

4.1新中国农业土地立法的概述

4.2新中国农业土地立法的演进脉络

4.2.1农村土地私有化时期土地立法的梳理(1949-1957年)

4.2.2农业不稳定发展时期土地立法的梳理(1958-1978年)

4.2.3农业平稳发展时期土地立法的梳理(1979-1999年)

4.2.4农业加速发展时期土地立法的梳理(2000-2011年)

4.2.5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时代土地立法的梳理(2012年至今)

4.3我国农业土地立法规律与发展趋势

4.3.1我国农业土地立法的演变规律

4.3.2我国农业土地立法的发展趋势

5.1新中国农业金融立法概述

5.2新中国农业金融立法的演进脉络

5.2.1计划时期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1949年-1978年)

5.2.2渐变恢复的农业金融立法(1978年-1992年)

5.2.3整合与探索的农业金融立法时期(1993年-2003年)

5.2.4转型与创新农业金融立法时期(2003年至今)

5.3农业金融立法演进规律与趋势

5.3.1农业金融立法演进规律

5.3.2农业金融立法发展趋势

第六章新中国农业科技立法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

6.1新中国农业科技立法概述

6.2新中国农业科技立法的演进脉络

6.2.2农业科技立法的发展阶段(1985-1996)

6.2.3农业科技立法的完善阶段(1996-2005)

6.2.3农业科技立法的新发展阶段(2006至今)

6.3农业科技安全立法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

7.1新中国农业生态立法概述

7.2新中国农业生态立法的演进脉络

7.2.2农业生态立法发展时期(1989-2004)

7.2.3农业生态立法科学发展时期(2005-2014)

7.2.4生态文明建设时期(2015-至今)

7.3农业生态立法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

7.3.1农业生态立法演进规律

7.3.2农业生态立法发展趋势

第八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立法的规律与问题

8.1新中国农业立法的阶段性特点分析

8.1.1改革开放前农业立法特点

8.1.2改革开放后农业立法特点

8.2新中国农业立法的发展规律分析

8.2.1长期坚持党在农村发展中的领导作用

8.2.2逐渐重视农业政策对农业立法的导向作用

8.2.3逐渐重视农民实践在农业立法中的促进作用

8.3我国农业立法的制度囿限分析

8.3.1法律体系:地方立法虚化

8.3.2法律内容:权利义务错位

8.3.3法律效果:原则性强,规范性差

第九章新时代中农业立法的发展趋势

9.1法治化:农业立法的宪法遵循范畴

9.1.1基层治理法治化

9.1.2农业基本法体系化

9.1.3纠纷解决方式多元化

9.2.1土地权益:利益代表机制的立法表达

9.2.2软法弥合:利益协调机制的社区化发展

9.3信息化: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立法的技术性匹配

9.4绿色化:农业立法生态文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9.4.1兼顾农村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

9.4.2优化对农业资源的公平发展运用

9.4.3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法的立法趋势

9.5国际化:农业立法制度的国际视野变迁

第十章新时代中农业立法的制度安排

10.1新时代农业立法的经济法价值取向选择

10.1.1基础价值:自由有序发展

10.1.2核心价值:实质公平正义

10.1.3终极价值:保障农民权益

10.1.4功用价值:城乡一体化发展

10.1.5发展价值:绿色生态保障

10.2新时代农业立法的基本原则架构

10.2.1实质公平与效率共进原则

10.2.2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

10.2.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10.2.4依法用权与权责统一原则

10.2.5最小限制、最大促进原则

10.3新时代农业立法的重点制度安排

10.3.1经济法律主体制度

10.3.2农村市场规制制度

10.3.3农业产业促进制度

10.3.4农村土地制度

10.3.5农村基层纠纷调处制度

10.3.6城乡资源要素联通制度

10.4新时代农业重点立法设计——《乡村振兴促进法》

10.4.1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指导思想

10.4.2《乡村振兴促进法》与农业法等其他涉农法律的关系

10.4.3《乡村振兴促进法》应当规范的主要内容

10.4.4起草《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具体建议

10.4.5《乡村振兴促进法》法律草案建议稿

第十一章结语

11.1研究结论

11.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