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实证分析
【6h】

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论

2 货币政策独立性定义及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3 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实证检验

4 结论与建议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强调了“增加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纷纷调整货币政策,我国更是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稳健的财政政策。2010年,我国面对经济过热的势头,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见货币政策的运用是非常频繁的,而这些货币政策是否具有良好的效果,备受瞩目。而一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该政策独立性的强弱。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国货币政策广义的独立性,其包括货币政策狭义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果性。在外部传导方面,重点分析了美国利率、日本利率和欧盟利率等外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中国货币供应量和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影响,发现自2005年7月之后,外国利率的变动是中国货币供应量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变动的葛兰杰原因。这表明2005年7月以后,中国货币政策受外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大,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越来越依靠于外国的货币政策,即独立性在逐渐走弱。
   在内部反应方面,重点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的货币政策还是比较有效果的,且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利率的调整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较好地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另外,货币政策效果好坏似乎与汇率浮动与否关联不大。另外由于我国央行的政府部门属性,可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狭义的独立性也是相对较弱的。
   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完善和发展外汇市场和利率市场,为资本的自由流动创造更好的环境,切实实行单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努力从本质上提高我国央行的独立性等,从而使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能够独立自主,且实施能够效果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